初中数学课例研究与典型课评析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与典型课评析作者:李杰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7154-5 定价:42 出版时间:2016-03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研究初中数学教学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课例研究侧重动态研究课堂的过程,后一部分典型课评析侧重对课堂发生的结果展开研究。本书亮点在于:探索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贯穿了这本书的始终。全书均取材于教学实践一线,选题选材恰当,以鲜活的教学案例为本,代表性强,分析总结全面到位、思路清晰,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简介
李杰 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初中数学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黑龙江省教学能手,人教版教材初中数学培训团专家,哈尔滨市首批教育家式名师培养对象,曾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哈尔滨市功勋教师”“哈尔滨市模范教师”等称号。被聘为黑龙江省国培计划初中数学研培项目指导教师,在全国各地进行初中数学教材培训、国培讲座、上观摩课数十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数十篇文章。参与并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评析+设计与再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新教材 新学案》等书籍,指导学科教师在市、省乃至全国各级各类赛课中摘金夺银。
编辑推荐
全书均取材于教学实践一线,选题选材恰当,以鲜活的教学案例为本,代表性强,分析总结全面到位、思路清晰,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
名家推荐
本书通过31个典型案例,较为全面的展示了作者对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本书融理论性与操作性为一体,立意高,实用性强。它源于鲜活的教学实践,又可直接为教学实践服务,是教研员开展教研工作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编辑室主任,编审 李海东
李杰老师多年坚持数学教学研究,带领数学教师团队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这本书彰显了她对数学教育无限热爱的炽热情怀,凝聚了她对数学教学孜孜以求的智慧结晶。盼望更多的数学教师能够在这本书的引领下,实现对数学教学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超越。
——哈尔滨市风华中学校长、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周瑛
目录
第一部分 课例研究
如何做课例研究
设置大问题:由“教师讲”转变为“学生悟”
——《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一节的课例研究
让学生来分类
——《有理数的分类》一节的课例研究
问题解决策略:由师生“一问一答”转变为生生间“争辩式”深层对话
——《圆的面积》一节的课例研究
如何让学生学会类比学习
——《角的比较与运算》一节的课例研究
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应该做什么
—— 《一次函数》一节的课例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怎样上更有实效性
——活动课“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一节的课例研究
让学生感悟“权”的意义
——《平均数》一节的课例研究
以问题设计为载体促进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专题习题课的课例研究
尊重学生体验:从学生的视角看教学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一节的课例研究
第二部分 典型课评析
如何评析数学课
概念课
教学生“活”的数学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建构新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
在“玩”中学数学——有序数对
在类比中探究——一次函数
从鲜活实例中感悟概念——变量与函数
感悟数式通性——从分数到分式
定理、公式、法则课
探求数学知识的本源——分式乘法
构建“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同底数幂的乘法
在类比中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
抓住转化与优化思想这条线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以图形之间联系为主线展开研究——矩形
顺着生思维进行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放手让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
习题课
容错”与“融错”的教学——关于计算习题课的教学
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有效融合——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二倍角问题
用“基本图形分析法”解决问题——对角互补基本型的探究
复习课
让学生学会复习——平行四边形综合复习课第一课时
以基本图形变式为主线归纳方法——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课
在探索中开花结果——等腰三角形章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29. 试卷讲评课要落实好“三评”——2012年市模试卷讲评课
其他
30. 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换——应用题教学
31. 恰当引导 有效纠错——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节选
前言
做了二十年的一线教师,又做了十五年的教研员,三十五年的教师生涯中,经历着课程改革的一次次推进,醉心于新理念的一次次落实。听课、上课、评课、研究课成了我的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我工作最大的快乐!有时听一节好课,时而眉头紧皱,时而激动不已,时而茅塞顿开,心随课动,思伴课涌,一个个新的思路不经意间就闪现在眼前!我在自己的听课笔记上独设了这样一栏:教学新思路。把听课时碰撞出来的火花——新的思路记录下来。在与学科教师团队进行课例研究的现场,大家经常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又在辨析中柳暗花明。我想这些点滴的思路、这些问题的争论背后的故事……,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是最有价值的,于是萌生出将这些可贵的素材整理出来的想法。那么,究竟以什么形式呈现给读者,才能发挥作品的最大效能,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最后确定以动态和静态这样两种对数学课堂的研究方式呈现给读者们,前一部分侧重动态研究课堂的过程,后者侧重对课堂发生的结果展开研究。不论是哪种研究方式,都将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具有启发性,研究性,又能体现学术性,力图为一线教师提供学科专业实践到理论的指导。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