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语文的果壳
敲开语文的果壳作者:李明哲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7876-6 定价:37 出版时间:2018-0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杨玉栋老师说:“‘渔人’是‘愚蠢’的。一是因为他入而又出。二是因为他去而做记。三是因为他言而无信。四是因为他急而媚官。”——这样的“新解”杨玉栋.《桃花源记》“渔人”新解[J].语文教学通讯,2005(2B).不要也罢。
刘旭平和李丽两位老师说:“第二次是在他走出桃源洞时,有意‘处处志之’,最后他又‘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并且带人来寻找桃花源,试图再次进入,这无疑是一次自觉的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当他从桃花源中走出来时,村中人已经叮嘱他‘不足为外人道也’,而他出来之后的所作所为,却明显地违约失信……背信弃义的渔人受惩罚就在所难免了。”刘旭平,李丽.渔人“违禁”与“桃花源”失落[J].中学语文教学,2000(2).
这几位老师的解读是一种“阅读错位”。陶渊明是写一种意念的思想的东西,作者只是“借情(节)”“借景”“借人”而写意,文章不在于塑造什么人物,作者是想象构图,以实(实物)写虚(思想);而这几位老师却将实读实,去分析“渔人”的人物形象,完全没有必要,用“言而无信”“违约失信”“背信弃义”等“诚信”的道德观念去评判“渔人”,这样的评判违背了作者和文本的原意,将生命灵动的文本给读死了。
关于“渔人”的人格问题,并不属于陶渊明想要表达的内容。作者的笔触不在“渔人”身上,作者只是通过“渔人”的所见所闻来展示一个刻意创造的“世外桃源”,这个美好的境界存在于想象之中,与“渔人”没有多大关系。“渔人”这个意象,不过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需要,是本文的一种写作技法,是一种铺垫。“渔人”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引出后文的无法问津,“渔人”只不过是一个“见证人”,一个线索人物,倘若“渔人”果真诚实守信的话,这个故事又该如何编下去呢?
二、关于《湖心亭看雪》
陈金强老师说:“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的确是在清代,但湖心亭看雪时距明亡(崇祯十七年)还有十多年的时间。故事发生之时并不是在明亡之后。真不知是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看雪,还是他在明亡入山之后写《陶庵梦忆》时看雪。自己连‘当时’与‘当下’都分不清。切莫以今天的情绪来解读当年赏美景的情绪。”陈金强.《湖心亭看雪》误读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2014(12B).
第一人称的回忆性散文,总有双重叙述视角,即两个“我”——写作时的“我”与回忆中的“我”,也总是写到两种时空——“现在”与“过去”。张岱是以今日之魂历昨日之事,是今日之“我”对当日之“我”的感受的再感受。因此,准确的解读的前提,应该是“现在”的“我”的视角与感悟。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以写《湖心亭看雪》之文时的心境来解读《湖心亭看雪》。陈老师好像“真不知是张岱……时看雪”:“看雪”之事与《湖心亭看雪》之文,时隔多年。经过时间的过滤和选择,这篇回忆之作,作者哪还分得那么清“当下”的雪湖和“当时”的雪湖,这种双重的自我,心灵的“穿越”,如果说使得读者也“分不清”“当时”与“当下”,客观上恰成就了一篇经典之作,给了读者“无限阐释”的可能。
陈小波老师说:“‘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金陵就是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的都城就在南京,明太祖也是定都南京,这一问,当然就勾起了作者深深的故国之思,他料想亭上的人像他一样来西湖,也许是像他一样痴于故国吧!”陈小波.《湖心亭看雪》中“痴”字解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15(5).
王桂梅老师说:“置身其中,前朝往事历历在目;蓦然回首,一切只待成追忆。……可见一个满是思念故国的苍凉凄苦,一个满是游山玩水的怡然自得。……张岱这个绍兴人‘明亡后不仕’,不想给清廷效力,所以说‘客此’,心中自是改朝换代的无所依傍和无限凄凉。而身为‘金陵人’的湖中之人,却在国仇家恨中有雅兴游山玩水,这也是张岱无意留记其姓名,并与其深交的原因吧!”王桂梅.说说张岱之“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16(11).
二位老师此言谬矣。“看雪”于“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作于明亡入山以后。精神可以穿越,身体怎么可以穿越呢?
又,见王君博客转张宏博文《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王君六年两读〈湖心亭看雪〉,读懂了吗?》(发表时副标题为《王君〈湖心亭看雪〉课例评析》,《语文学习》2016年第6期)“我给王老师的结论是:他应该是心满意足的,他应该是精神自足的,他可能是欢喜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79afc40b0102w2pg.html(言外之意,王君老师六年都没有读懂!自己的解读才是确解了!)我忍不住吐槽:“文学性文本,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凌驾于他人的个性化解读之上,余钝,亦不知其可也。”何定琴老师也说:“尤其在需要有个孰是孰非的定论来对待《湖心亭看雪》的观点本身就值得推敲。”
例子不胜枚举,兹不赘述。什么叫文本“应有之义”?那就是:不能违背事实、逻辑、常识等。“哈姆莱特”还必须是“哈姆莱特”,而不能是“李尔王”。不管怎样的多元解读,都有着不可逾越的度或边界。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68
开 本:16开
字 数:248千字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