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经济学素养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师的经济学素养

教师的经济学素养

作者:李波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334-5909-3

定价:27.00

出版时间:2012-0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对于每一位经济学家,都有相应的、观点相反的经济学家存在;“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人能够分享同一届诺贝尔奖,这种情形只有在经济学中才会出现,如缪尔达尔和哈耶克”;其次,经济学分析中假设条件的非现实性。为了保证分析的严谨和推理的严密,经济学往往要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许多假定,于是,有不少人认为经济学是“双脚并不立在地面上”的脱离实际的科学。萨缪尔逊由此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化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漂流到孤岛上,十分饥饿。这时海面上漂来一个罐头,物理学家说:“我们可以用岩石砸开罐头。”化学家说:“我们可以生火,然后将罐头加热。”经济学家说:“假设我们有一个开启罐头的起子。”再次,经济学家的主要任务是对经济的运行做出解释性的说明,借此预测各种政策可能造成的后果,但在这一点上,经济学家做得并不够好。虽然经济学家已走出象牙塔而对经济实践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按照现有经济分析制定的政策,还不足以解决某些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例如就业与增长、社会福利等问题。并且经济学家的预测能力一直很差,突出表现为缺乏对亚洲金融危机和拉美国家经济危机的前瞻性思考。无怪乎人们会说:“有两类经济预测专家:一类是并不知道经济状况的;另一类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与此有同工之妙的幽默是:“经济学家是这样一种专家,他明天就会知道,为什么他昨天预言的事情在今天没有发生”。

但是,所有这一切对经济学诟病的拷问,都不能否认以下事实: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日益显示出“经济学帝国主义”倾向。从20世纪起,在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中所出现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其研究领域与范围开始逐渐超出了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畴,经济学以它锐利的方法论工具“侵入”到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将经济学分析扩展到历史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经济分析的对象扩张到几乎所有人类行为,小至生育、婚姻、离婚、家庭、犯罪等,大至国家政治、投票选举、制度分析等。对于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这种帝国式“侵略”与扩张,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最早称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他认为,“这不是一个社会征服另一个社会那样的概念。经济学的方法可以用于更广泛的方面,而且可以和物理、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学科结合起来。经济学家想知道,能否用经济学的工具解决一些传统经济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社会、家庭、犯罪问题等等”。

 

当然,“经济学帝国主义”,这个词可能让人对经济学产生误解,以为它无所不能或者是它在自吹无所不能。说到底,经济学由于其实证方法更能满足科学方法论要求,解释力更强一些,可解释的问题更广一些,也就是说,更“帝国主义”一些。经济学一直是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向导,它在迷茫的经济时代给人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判断事物的方法,让我们在错误方向上能尽早回头。被西方学界称为“最令人鼓舞的经济学教科书” ——《经济学原理》的作者,哈佛大学的名教授曼昆曾说过:“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你所生活的世界,可以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无论你今后身处何方,你都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这段话同样适用于中小学教师。

 

区别于一般大众经济学读物,本书在结构上分为教师经济理论素养和教师经济实践素养两部分,以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的结合来体现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经济理论素养中,按照经济学发展史的顺序,相应介绍了各个经济发展阶段中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革命”及当代新兴经济学流派。在经济实践素养中,按照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经济角色和发生的经济行为,相应介绍了消费者、生产者和投资者的经济学。本书在写作风格上,将贯彻准确与生动的原则,以深入浅出的描述来剖析丰富的经济现象,引领读者进入现实的经济世界,了解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思考与已密切相关的现实经济问题。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为现实世界中五光十色的经济现象提供丰富的经济理论背景和实用的经济实践指导。本书所具有的知识性、趣味性、完整性,将不仅能使教师提高相关的经济学素养,还能使其在经济活动的实践中领略经济学的恒久价值和魅力。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