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研究与记念——瞿葆奎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记念文集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学:研究与记念——瞿葆奎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记念文集

教育学:研究与记念——瞿葆奎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记念文集

作者:郑金洲 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237-6

定价:55

出版时间:2013-1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这本文集原本是为了庆祝先生九十寿诞,计划在2012年教师节前出版的。先生八十和八十五大寿的时候,我们也筹划过类似的文集,但是都是在“私下”组织的,因为对于这种逢五逢十的贺寿活动,他一直是不赞成的。退休之后,先生更加愿意清静恬适的生活,但学术的工作未见有半点停歇。除了《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之外,先生亲自选编和校订了自己的文集《教育学的探究》,发起并主编了《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随后又主编了《20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共50册)和《孟宪承文集》(共12册),直到2011年上半年才相继竣事。终于,先生可以从艰巨而繁重的学术工作中脱身,我们都感到高兴。然而,一切都是那么的不遂人愿,那么的猝不及防。7月15日,先生去华山医院看病,不慎跌倒,最初诊断为骨折,未过几日就被告知是肺部感染,体内二氧化碳无法排出,紧跟着又是病危通知。度过危险期,先生有时清晰如常,有时又意识混乱,病情总是反反复复。直到9月下旬,先生才慢慢恢复到入院前的状态——除了右腿骨折之外。看到先生又如从前那样,每每我们去看望他时,他都是从生活到工作一一关切。我们欢欣鼓舞,满怀期待,都以为先生的康复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我们将九十寿诞的计划“透露”给他,先生依然不赞成,总是有些“责备”地说,你们有时间可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先生突然离世,我们心情悲痛,原来的计划一度搁浅。一些作者也来电询问文集事宜,我们也觉得应该对各位作者有些交待。原来的庆祝,现在只能以纪念的方式面世了。其中,有几篇记叙先生经世治学的文字,是在先生过世之前写就的,这里都未作改动;先生过世之后,又有弟子写了一些缅怀的文字。从这些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先生真切而质朴的感情,这种感情事实上折射的是先生在学问和品格上对我们这些弟子的深刻影响。
本文集还有许多论文,它们都只能算是我们交给先生的一份“作业”。这些“作业”虽然主题各异、风格不同,但是它们力图在不同程度上秉持先生的学术精神,坚守学科或专业的立场,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或坚持形而上的理论分析,或采用严格的经验研究,或进行现实的实践探究。我们的文字,先生再也无法看到了;但是,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在延续先生的学术事业,他必定是欣慰的。
先生走了,但是他把名字烙在了那些熠熠生辉的著作上,包括中学《上课实录》、《教育学文集》、《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元教育学研究》、《教育学的探究》、《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等等,这些著作曾经引领而且仍然在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教育学术。然而,他留给我们的,也许更为重要的,是他“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为学”的人生箴言;是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材料与观点相结合,叙述与评析相结合”的治学方法;是他高山般的“静默”风范和“敢立潮头唱大风”的精神;是他对学术争鸣的倡导:“只有一种观点的学术,是窒息了的学术;没有争鸣的学术,是死亡了的学术”;是他对学术规范的信守:“学术研究是与存真求实、脚踏实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与探索创新、锐意进取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真实、诚信,也就没有了学术的生命。”……
先生走了,我们悲痛,我们怀念。再也不会有先生的耳提面命,我们需要自己前行。我们深知,唯有不辱先生的风骨,发扬先生的学问,才是对先生最好的缅怀。
最后,让我们一起说:先生一路走好!
 
郑金洲
2012年12月10日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字 数:392千字

教育学:研究与记念——瞿葆奎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记念文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在线阅读

上一篇:课堂管理的65条建议     下一篇:教育改革代价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