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教育改革
文化传承与教育改革作者:徐仲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827-9 定价:83.00元 出版时间:2015-07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制造和使用工具都需要成年人对儿童进行指导,同时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也就变成教育新生一代的一种主要内容和必需的工具。年青一代为了掌握制造和使用这些工具的方法,就需要看、听、说和练习,这样便产生了教育。
如打制石器,就是对年青一代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成年的原始人带着小孩到河滩上去拣石块打制工具,满河滩的石块哪一种适合打制工具呢,孩子们开始是不会知道的。他们随便拣起几块石头,也许正好碰上质地疏松的沙石,一敲就碎了,这时候成年人就给他们讲,打制工具要拣那些坚硬而光滑的石头,还要用一块大的平石作砧,这样才能敲出刃口和锥尖来,同时还指着那些坚硬的石头给孩子们看,孩子们经过多次试验,果然不错,这就变成他们自己的经验了。
又比如用火吧。原始人经过一整天的辛勤劳动,到了晚上,大人和孩子们在山洞里围着火堆,烤吃白天猎获的动物肉的时候,孩子们从成年人的口中知道了火真是一个好东西,烧熟了的野兽肉不仅吃起来特别香,而且吃下去肚子不痛。孩子们还从成人口中知道老虎和熊虽然很凶,但就是害怕火,只要在洞口烧上一堆火,老虎和熊就不敢进洞了,可以安全地睡觉,孩子们因此明白了火的功用,自然就会学着把燃烧着的木块小心地用湿土掩盖起来,像我们今天封煤炉一样保存火种。
我们决不要小看打制粗石器和用火的经验。古猿使用了一千多万年的自然物,也没有制造出一件哪怕是最简单的石器,石器是作为开天辟地的神奇力量和人类的出生证而载入史册的。而火的应用,则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人类历史的真正开端(摩擦生火的发现,就包含着机械运动可以转化为热这个自然科学原理的萌芽)。火的利用对人类有着重大的意义:它可以御寒,从而使人不受地域和气候的限制而到更大的范围去活动;它可以作为吓退野兽,保卫自己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它可以使人熟食了。人的熟食,大大有利于人类体力和独立性的增强,使脑髓更迅速地发展完善起来,而人类的熟食,又进一步促进了火的广泛使用和用火技术的进步。
猛兽的尖牙利爪,可以逞威于一时,但其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而人类通过集体劳动创造和使用工具用以征服自然的力量则是无限的。人类在无限地发展自身力量的历史进程中所进行的普及劳动者的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杠杆。
原始人群依靠贫乏然而却比其他动物都要优越的劳动经验,在与自然界的顽强斗争中,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几十万年过去了,大约到10万年以前,我国的原始人群,逐步进入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到距今六七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的许多氏族部落,达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这时候除了狩猎以外,原始农业和手工业都已经发展了起来,生产工具的制造也大大的前进,石器从打制过渡到磨制,已经可以制造出光滑、锋利、合乎规格的各种类型的细石器。代表这个时期最有特色的手工工艺是制作陶器。制作陶器比制作石器在技术上要细致、复杂得多,陶器不仅是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而且是一种艺术创作。这时的彩陶,不仅表里磨光、表面呈红色,而且还有纹饰,有各种图案,如有奔驰的鹿、飞翔的鸟、捕鱼的网、象征起伏的波浪、同心扩散的水波等,这些对自然和现实生活的表现,生动逼真,而又富于想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彩陶的出现,表现了我们的祖先经过几十万年的劳动实践,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当时的制陶已经是一种专门的工艺,一般是由有经验的妇女掌握的。这种生产劳动的经验,是经过长期的创造,世代相传承袭下来的。社会越向前发展,生产技术水平越提高,年青一代要把这些生产劳动经验接过去,就愈加需要依靠成人有目的、有意识的传授和指导,也就是有目的地进行教育。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后,就转变成父系氏族社会,也就是传说中夏部落酋长黄帝开始的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生产更加发展,人们生活也更加稳定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教育内容也逐渐丰富。人们劳动的场所,生活、活动的地方便是当时教学和实验的场所,耕种、畜牧,手工工艺,氏族集体活动……便是当时的学科,有经验的成人就是教师。
从上面的简单叙述,就可以看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过程,当时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狩猎、畜牧、捕鱼、耕种及各种手工工艺等生产知识和技能。所以生产劳动教育,是原始社会一种必要的社会职能。此外,还有简单的军事教育,因为在原始社会,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因此,一些简单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也是当时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同时,在原始社会也要进行思想教育,原始社会的人们,既然要从事劳动,就必然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这就是原始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当时每个成年人都是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来从事生产劳动的,单个的人在当时是既不能从事劳动,也无法生存。所以巩固原始的共产主义关系,鼓励为集体利益而斗争的思想教育在原始社会中,不能不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对立,当然也就没有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那么靠什么东西来调整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和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呢?主要就是依靠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的风俗习惯。所以列宁说:“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看到的是风俗的统治。”(《论国家》,《列宁全集》第29卷,432页)。因此,遵守风俗习惯就成为了原始社会思想教育的中心内容。原始的宗教活动即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另一个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图腾是指原始社会的氏族都拿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自己的祖先,当作本氏族的保护神,相信它能供给自己生活的需要,能够驱除灾害,这种图腾崇拜是一种原始的宗教。如黄帝是熊图腾,炎帝是牛图腾,殷商是玄鸟(燕子)图腾,禹是鱼图腾……图腾崇拜虽然“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的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恩全集》第21卷,第348页),但既然认为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保护神,认为这个氏族成员出于同一个祖先,这对于巩固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社会的关系就能起积极的作用,孩子们在图腾崇拜中就能受到增强氏族共同体的观念的教育。由图腾崇拜还产生出许多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故事是原始社会儿童最欢迎的精神食粮。如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炎帝的女儿游东海被淹死),后羿射日……这些神话故事在原始社会以及后来世代相传,女娲、精卫就成为孩子们所向往的战天斗地、为集体利益而献身的英雄形象。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