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道德教育的人学论域
当代道德教育的人学论域作者:冯建军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846-0 定价:45.00 出版时间:2015-07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内容简介
我国一向重视道德教育,但我们的道德教育向来以社会为本,道德教育从社会要求出发,也是为了社会的道德教育,所以,造成了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人学空场”和无“人”的道德教育。考察我们传统的道德教育,无不是以社会为立足点,满足社会的即时需要。德育所培养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而是社会需要的工具,政治需要时候,培养政治的工具;经济需要的时候培养经济的工具。道德教育满足社会的需要,外在于人,因此,道德教育远离人和人的生活,成为一种外在的灌输。
新世纪,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人为本”观念的逐步确立,教育领域也确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十八大报告进而又提出了“立德树人”,并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立德树人”的提出,是对传统道德教育无人的颠覆,使道德和道德教育回归到人。我们需要从“树人”这一根本目的来考虑“德”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再是以社会为出发点,而是以人为出发点。道德教育不再是社会德育,而是人的道德教育。因此,我们需要从人出发,从树人的目的来考察德育,建构有“人”的道德教育。这是时代赋予中国人的新道德,也是道德教育的新使命。《道德教育的人学论域》就是试图回答新时期“立德树人”所要求的道德教育是什么,应该怎么做?为新时期道德教育提供新的路向。
《当代道德教育的人学论域》是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将道德教育置于人学的视野,从人学诸多论域——人性、生命、主体、生活和公民——探讨这些论域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因此,本书分为五章,分别是人性与道德教育、生命与道德教育、主体与道德教育、生活与道德教育、公民身份与道德教育。本书以人为主线,将人性、生命、主体、生活、公民等有机联系起来,构建了以人为本时代道德教育人学的初步形态。
本书论述有据,脉络清晰,文字严谨而流畅,是一本较好的论述道德教育的论著。
作者简介
冯建军,1969年生,河南南阳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哲学研究,间或从事道德与公民教育研究。2000年以来,出版专著《现代教育原理》(2001)、《当代主体教育论》(2001)、《生命与教育》(2004)、《生命化教育》(2007)、《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2008)、《教育的人学视野》(2008)、《当代教育原理》(2009)、《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研究》(2010)、《教育哲学》(合著,2011)、《教育转型:理论、历史与建构》(合著,2013)、《公民身份认同与学校公民教育》(2014),主编《现代教育学基础》(2002、2006)、《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2009)、《教育学基础》(2012)、《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0年(1990-2010)》(2012)、《中国教育哲学:历史、回顾与展望》(2015),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
目录
导论
第一章人性与道德教育
一、人性是什么
(一)两种不同的人性观
(二)人性是“人”性
(三)实践孕育、创造了人性
二、教育成“人”
(一)类生命:人之根本
(二)交往实践:类生命的生成机制
(三)教育:成“人”之道
三、道德教育的人性假设
(一)人性是道德的内在根基
(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
(三)自觉地践行道德生活
四、适当的与失当的教育行为:基于人性的审视
(一)适当的教育行为是人性化的教育行为
(二)失当的教育行为是反人性的教育行为
五、基于人性的道德纪律
(一)道德纪律的本质
(二)道德纪律的实施
第二章生命与道德教育
一、人的生命及其特征
二、道德的生命遮蔽与澄明
(一)传统道德的生命遮蔽
(二)道德的生命澄明
三、生命化道德教育
(一)生命化道德教育的内涵
(二)生命化道德教育的原则
四、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
(一)道德寓于生命之中
(二)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隔离
(三)建构有道德的生命教育
五、死亡教育:赋予生命正能量
(一)“向死而生”:死亡教育的价值追求
(二)死亡观:死亡教育的核心
(三)学校在死亡教育中的作为
第三章主体与道德教育
一、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主体的视角
(一)道德始点或本原:人的二重性
(二)群体整体性、规范伦理与灌输式道德教育
(三)个人主体、主体道德与主体道德教育
(四)人与人之间的共在、商谈伦理与交往式道德教育
(五)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特殊性与道德教育方式的选择
二、从“工具论”到“主体论”——道德教育理论的当代转型
(一)主体道德教育:来自实践的呼唤
(二)主体道德教育:理论的召唤
(三)现行道德教育及其理论的回应无力
三、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一)道德的主体性及其表现
(二)主体道德教育的结构
(三)主体道德教育的特征
四、主体间性与道德教育
(一)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二)主体间的道德意识
(三)主体间性与道德教育
五、交往实践:主体间道德教育的生成机制
第四章生活与道德教育
一、教育何以关涉人的生活
(一)人通过实践在生活中生成
(二)从“回归”到“建构”:教育对生活的关涉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