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漫谈书法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若水漫谈书法

若水漫谈书法

作者:张君涛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49005192

定价:18.0

出版时间:2013-11-01

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

由此可见,“书法是以情感美化汉字的艺术”的观点不但坚持了“常回家看看”的根本,还是揭示艺术的真谛、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应有之义。

谈书法不能不说《兰亭》。现在市面上呈现的《兰亭》的读本基本是简介+解字的模式,但又简介、解字两张皮,令人不知所云。然而该书却证据确凿地论证出《兰亭》的三好来:从艺术,它折射出了内容(正文)和形式(书法)“天仙配”的韵味;从现实,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同情共感的偏好;从背景,它反映了士族生活的粗糙和细腻。使“世人都说《兰亭》好”,终于落到了“好的原因”上。若问他论证的秘诀,因为《兰亭》是自撰文书作,所以“只是将正文与书法结合起来而已”;种子埋对了,秋天的收获自然就非正果莫属了。

还有,若水先生不赞成对名帖“活到老,临到老”,因为“名篇是用来读的,而不是用来抄的”。

自古以来,“中锋行笔”是被书家奉若神明的金科玉律。在“波脚的精神”里,若水从司空见惯的隶书的蚕头雁尾的波脚入手,指出“波脚的出现,冲破了中锋的封锁,给传统笔画吹来了‘不仅是雁尾’的侧锋的气息、注入了‘原来笔画也可险绝’的启发……要问波脚为什么这么好?因为波脚使中行线在笔画中变得‘不居中’起来。这‘不居中’当然是书家的‘想法’干与笔画的结果;但这干与不是率性而为,而是书家对黄金分割美学理念的自觉融入……从这个意义而言,波脚是笔画侧锋第一笔、是笔画险绝第一笔、是书家干与笔画第一笔、是激活汉字第一笔。”

自此以后,书法之美便从笔画开始了——从而提出了“中锋行笔叫写字、侧锋行笔叫书法”新观点。

在“辩证唯碑帖说”里,若水例举了哲学服务书法的可行性方案。其实,就如同木工师傅把木料改造为新家具一样,哲学是把旧物质改造为新物质、书法是把古碑帖改造为新书作的。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如果不以前人的碑帖为原材料(唯物),创作出的东西能叫书法吗?如果不以辩证法摆平各方矛盾,创作出的东西能受别人欢迎吗?因此,坚守“辩证唯碑帖说”应是书法人的底线。

在这里,所谓“直面现实”,就是辩证唯物论不像小说那么普及;所谓“担当”,就是赋予了书法新的辩证唯物论意义。人家哲学把这些问题早已解决了,我们只是把旧物质换成古碑帖、把新物质换成新书作,把英雄人物换成书法创作者、把人民群众换成书法欣赏者,“拿来”一下就结了,难道天底下还有比“哲学指导”更便捷的道路吗?

书如其人、书由心生,一个人字写得“怎么样”?在通常情况下,是与其做人“怎么样”成正比的。你比如,章法在表面上是字与字关系的处理,在暗地里却是书者“大处着眼、远处着手”能力的习惯体现。再比如,学书讲求务追险绝与复归平正,其实这是书者个性当中敢不敢灿烂一下的心态反映,以及在灿烂之时又迷不迷失自我的务本写照。

“做人是作书的底火”,这是“漫谈”的应有之义,也是人书俱老的基础。

谈及写这本书的初衷,若水先生说:本来是想老老实实做个小学生的。可古人谈笔意得较多、文学性又太强,不容易落到笔法上;而今人谈笔法得较多、实用性太强,又很难提升到笔意上。显然,现实呼唤的是一条笔法烘托笔意、笔意回归笔法的“折中”路线。《若水漫谈书法》犹如一辆行驶在“折中”道路上的公交车,“贴牌”的当然是书法了,上下的是问题(矛盾),终点是黄金分割,它要带着读者驶向美的彼岸。

若水漫谈书法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艺术 书法篆刻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