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模式研究
印度文化模式研究作者:姜玉洪 著 开 本:大32开 书号ISBN:9787010069760 定价:20.0 出版时间:2008-07-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一、印度古代文明
(一)神秘自在的印度河文明
印度文明的古代阶段是其发祥、孕育并臻于成熟与全盛的阶段。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就已经开始在印度生活,并留下了史前文明的种种遗迹。大约一万年前,在印度河平原的西缘,出现了印度*早的村庄。随后,外来移民纷至沓来,他们或携带货物寻求商贸机会,或统辖军队以图占领土地;游牧部落驱赶着牲畜寻找肥美的水草,农耕部落则挈妇将雏,寻找宜农土地与栖息之所。到公元前3500年,农业文明已经遍布印度河平原。印度河流域农业和原始文化的发展,为随后出现的印度河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印度文明是古老的。日本学者中村元说:“印度河文明的发现,不仅使人们对印度史、印度思想史的传统观点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使他们对世界史、人类文明史的观点也发生极大的改变,根据传统的观点,人们一向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但现在,就必须把印度河流域也算在内了。埃及的**王朝据说是从公元前3100年左右开始的,印度河文明也大体开始于这一时代。仅据发掘所见,这个巨大的文明不仅显示出与埃及、特别是与美索不达米亚的许多类似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后者。”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印度历史上**个灿烂辉煌的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地域辽阔,“这是一片比当时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所覆盖的面积合起来还要广袤得多的地区。整个地区达到很高的生活水准,它几乎反映到生活的每个领域。”它以城市文明为主要特征,*大的*有代表性的城市遗址是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它不是一个初期的文明,而是一个在印度土地上的年代悠久的文明,里面蕴藏着几千几万年的人类努力”,其城市街道宽阔,布局合理,住房设施完善,街区排水系统良好,从城市建筑可以看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穷人和富人在生活上的明显区别。城市以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为主,更多的地区的居民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像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其他文明一样,农业是印度河流域经济的主要成分……*显著的农业成就是棉花栽培。”从考古中发现的用铜和青铜制造的各种工具和各种用具,我们可猜测印度河流域文明已进入青铜时代;“印度河流域人民具有高度发达的制作立体石雕的技艺。摩亨佐。达罗出土了引人注目的蓄须男子的皂石像,他被设想为一个祭司,向内注视的双目和宁静的表情显示出沉思冥想的神情。”棉纺织片的发现说明当时的棉纺手工业已经发展:两河流域物品的发现证明海上贸易已相当的普遍;印度河流域艺人*擅长的是制作印章,从广泛使用印章推知“印度河流域的人民已经是识字的人。”“女子梳发和打扮自己有种种不同的方式,说明生活并不只是辛劳而已”。与印度河流域的居民这样混杂的情况相应的是形形色色的宗教习俗,从出土的许多印章、赤陶塑像、石雕神、护身符等可推测,印度河流域居民似乎崇拜动物、植物、女神还有男女生殖器等很多神。可以说,印度河流域文明在当时已经达到了辉煌的阶段。
从公元前2000年起,印度河文明在二三百年之间冰消瓦解,原因众说纷纭。尽管印度河文明由盛而衰,但它的影响却根深蒂固地留在了印度民族,为它播下了文明的种子,对后来印度文化的发展大有影响,它的许多成就通过后来文化的继承而流传下来。
印度河流域文明没有因这个文明的毁灭而泯灭,它仍然在次大陆后来的文化中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记。中村元在《印度河文明》中就指出,从遗品推测出的印度河文明时代的生产方式及生产手段,和今天印度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差异不大。就某些场合而言,甚至可以说非常类似(例如,如果把在这些遗址所发现的农具与车子同古代佛教雕刻所反映的农具与车子,以及现在印度农村所使用的农具与车子作一比较,它们之间差异之小是令人吃惊的)。《印度文明》一书中也认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阳物崇拜以及某些动植物的崇拜,都可能是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居民那里继承的;印度的某些风俗习惯也是从印度河文明继承而来。回首印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每当印度河水泛滥,城市被淤泥埋没后,印度河文明各城市总是就在同一地点,在被埋没的城市上面又建设起几乎完全相同类型的新城市。”这种现象成为了印度历史上独特的景观,印度河文明这种惊人的持续性,至今仍是印度民族显著的特点。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印度文明史的起点,其流传下来的因素构成了印度文化的渊源,柴尔德教授写道: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表现出一种使人类生活适合于特殊环境的非常完备的安排,只有多年的、充满耐心的努力,才能有这种结果。而这种文明已经长久保持下来了。它既表现印度的特色,并且构成了近代印度文化的基础。尼赫鲁对这种文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印度历史的黎明时期,它不是以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的姿态出现,而是以一个多方面业已长大成人的姿态出现。并不忘怀生活,并不沉溺于模糊渺茫不能实现的超自然的世界的梦想里,而是造成艺术和人生乐趣上的重大的技术进步,所创造的不仅是一些引起美感的东西,而且也是现代文明中切于实用的而且更典型的象征——良好的浴室和排水系统。”
(二)辉煌独特的雅利安文明
历史上政权的分裂与统一。“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似乎是许多国家历史的规律。涉及具体案例,情况迥然不同。印度数千年的历史虽然经历几次统一,但每次的统一时间很短,绝大部分时间是处在地方割据和分裂局面,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指出:“印度与中国不同,在中国,是长期的帝国统一间隔以短暂的分裂;而在印度,则恰恰相反,是短暂的统一和长期的分裂。”这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度的全部历史“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是一个接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许多外来民族陆续进入印度次大陆,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在北印度或南印度小国林立、各自为政,相互征战不已,相互吞并。只有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可以说是统一的帝国,但即使在这短暂统一的年代里,各地方势力、各地的藩国也依然存在,因此,印度的历史是政权分裂与统一交错的历史。
随着雅利安人的到来,北印度进入吠陀时代。“起初,他们(雅利安人)四处游荡,跨越旁遮普平原寻找牧场……*后他们作为一些小的村落共同体定居在森林中开辟出来的空地上,并逐渐从事农耕。”印度古代文明的又一辉煌篇章由此展开。吠陀时期雅利安人在其东进过程中,为谋求政治优势而进行的内部斗争经常发生.与土著居民的部落斗争也不断出现,到吠陀时代后期,印度社会仍旧处于多国并存的分裂之中。公元前7世纪至前4世纪,从喜马拉雅山南麓至半岛边缘地带的这一辽阔区域一直处于不同国家的统治之下,北印度的16个强国彼此对立,互相攻伐,不断争雄,被史学家称为“列国时期”,这一时期是印度社会发生剧变的时期。公元前4世纪时,印度富庶的名声远播欧洲,亚历山大大帝挥师东征,饮马印度河边,却没敢贸然进犯实力强大的难陀王朝,很快退出了印度,但有一些人留在了旁遮普及西北边境,成为印度与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的接触和交流。公元前321年,在亚历山大撤离印度河后不久,月护王建立了孔雀王朝,统一了北印度。“在阿育王时代,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建立了,该体制几乎囊括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帝国思想在印度表现出来,这还是**次。”孔雀帝国国力强盛,成为印度历史上**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次统一。经过了孔雀王朝灭亡后五百年的战争和分裂,公元3世纪,摩揭陀国君主旃陀罗一世乘机兴起,夺取华氏城,建立了笈多王朝,印度再次得到了统一的机会。经过娑摩陀罗·笈多和超日王的统治,笈多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另一个辉煌的大帝国,其版图堪与孔雀王朝媲美。笈多帝国在厌哒人屡屡入侵和地方政权纷纷独立的冲击下崩溃后,一切小国在它的废墟上涌现出来,他们互争雄长,残酷厮杀,使印度又出现了历史上的黑暗的年代。
文化 世界文化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高坛阔论:中国文化五十小讲
下一篇:小批判集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