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习俗
民居习俗作者:赵丙祥 编著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8713694 定价:25.0 出版时间:2008-03-01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
民居习俗 内容简介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传统文化,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剧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民居习俗 目录
**章 居住民俗的形成居住的形式
居住习俗与自然环境
居住民俗与社会制度
文化交流
第二章 聚落
村庄由来
村落的格局
第三章 居室类型
四合院民居
干栏式民居
碉楼式民居
帐篷
窑洞
船形屋
第四章 营造
择址
营造工序
动工
院墙与院门
营造过程中的禁忌
第五章 梁柱
备梁
造梁
上梁
庆新房
立柱
第六章 迁居
搬迁的准备
乔迁
分火
迁居中的其他角色
第七章 院落
天井
影壁
水井
厕所
第八章 门户
门户的设置
门神
门户的禁忌与祭祀
门户与人生仪礼
第九章 灶塘
砌灶
祭灶
火塘
第十章 乡规民约
第十一章 继承、买卖、租赁及典当
占有与继承
买卖
租赁和典当
参考文献
民居习俗 节选
**章 居住民俗的形成
中国的居住民俗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住宅形式和居住风俗,如汉族的四合院、南方民族的吊脚楼、客家人的围楼、藏族的碉楼、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等等。民居形式之所以如此多样,是与各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环境、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播交流等分不开的。
任何一种民居都是在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也是各民族之间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产物,无论哪一种民居形式,从起源上来看,都不能说是哪一个民族的“专利”。我们从民居和居住习俗中,不可以看到每个民族的观念、信仰、审美和生活情趣,也能够看到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学习、水乳交融的过程。在起源和发展上,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原本就是多元一体的。
我们来简略地看一下居住习俗的形成和发展。
居住的形式
我们的住宅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我们祖先*早的“住宅”是洞穴,这在历史上是有不少记载的,“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意思是冬天住在洞穴里成,夏天就在树上用树枝搭一个简单的窝棚,以躲避毒虫猛兽。
傣族人民中至今流传着一首《关门歌》,就反映了我们祖先*早的这种居住形式:
山洞在野外,山洞在森林,野外有大蛇,林中有虎豹,孩子们,快进去!老人们,快进去!我要关门了,我要堵洞了。搬来干树枝,拉来绿树叶,抬来大石头,堵在洞门口,挡风又防冷,野兽进不来,我们才安全。
后来就出来了一个“圣人”,他教会了人们用木头搭建住所,这种住所当然是很简单的,但能够躲避风雨和猛兽,人们很感激他,推举他做头领,又称他为“有巢氏”,意思是“那个教我们修造房屋的人”。
……
民居习俗 作者简介
赵丙祥,北京大这人类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文化 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