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西方文明的变革
超越西方文明的变革作者:乔建新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1234011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08-11-01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
其次,有关文化的结构。美国的一位文化学家怀特(L.A.White)认为,相对于自然本体而言,广义文化应分为技术、制度和观念三个层次。但是,中国学者、现代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所给出的概念则更准确。依据现实世界的存在结构来设定文化的分类,他认为文化应划分为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作为基础,物质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等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和科学技术研究的物质和经济生活;作为主体,社会文化包括语言、文学、艺术、教育、法律、礼仪、风俗、习惯等人类的社会生活;作为核心,观念文化包括政治理论与体制、价值观、道德观、信仰、思维方式、社会观念和社会心理等人类的精神生活。从综合的角度来看,观念文化也可以被认为是哲学文化、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集合。钱穆先生指出,经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是组成文化结构的七要素。
另外,对于文化的类型。以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土的差异为基点,钱穆先生将文化的类型分为游牧文化、商业文化和农耕文化。他认为西方文化属于商业文化,中国文化属于农耕文化,商业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不同,实质上就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
转换一下视角,再从文化的边界上来看待文化本身,比如文化与哲学究竟有何联系与不同。从人类全部知识的体系结构上看,文化与哲学都是具有总体性的学科,二者的区别在于:文化是其他各门类学科相互融合的交集,更侧重行为和心理方面;而哲学是人类有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具有纯理性思维的特征。同样,在文化与哲学之间也有交集,即所谓哲学文化和观念文化。哲学上世界观的范畴包含了文化上所指的价值观,哲学上方法论的范畴也包含了文化上所指的思维方式。由此来看,哲学是“概括”与“总结”,具有更高的抽象度;而文化是“总合”与“集合”,具有更广的范畴。总之,文化既不是哲学,也不是仅指传统和习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总合,文化存在于一切与人相关的社会事物之中,文化所反映的是人类的全部社会行为。
涉及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有一种看法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的,认为文化所反映的是人类的全部社会行为,是为所有文明定义的共同主题;而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文明是具体的文化,文化是抽象的文明。这种观点实际指的是文明使文化具有了可感知、可度量和可比较的性质。人类发展的历史至少已经历了30万年,但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历史也不过刚刚超过了6000年。被称为是“国际上的智者”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翰·汤因比(ArnoldJ.Toynbee)认为,文明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文化是构成一个文明社会的精髓。按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Femand Braudel)的观点,文明和文化都涉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它们都包括“价值、规则、体制和在一个既定社会中历代人所赋予的头等重要性的思维模式”。
那么,引述文化与文明的一般概念和含义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不言而喻,一个民族要想使自己所创建的文明永葆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文化的反思,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反思、创新与发展的前提是,需要对于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这其中首先应当包括从*基本的概念开始的规范和比较。
此外还需要关注的是,对于民族文化的反思、创新与发展,必须将观念文化与表层文化分开。物质文化与社会文化都属于表层文化,而表层文化绝对不是一个民族文化*重要的内核,也不是一种文化的根本,并不能决定民族的兴衰。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只能是观念文化。观念文化是有层次的:观念文化在领袖和政治家中体现为国家的意志、体制和战略,在社会精英的主流意识中体现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社会大众中体现为民族的性格和心理。
二、观念的影响力
一个民族的观念文化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历史,但它并不是直接地体现在一时一事的历史事件中,而是作为一种隐性、长期和根本性的因素在起作用。
中国没有任何理由为13世纪以后元、明和前清的强大而骄傲,因为,首先在体制方面,当中国还是长期地滞留在封建专制社会的“量变”过程之中的时候,16世纪之后的整个欧洲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专制集权体制一个个瓦解,资产阶级的民主体制开始全面实行……
其次在科学与数学的领域,历史上的中国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并且中国在技术上的先进也只持续到了宋朝,而其后中国科技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与总体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观念文化一样,观念文化也还可以再分为: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与社会观念三个层次。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是由国家的领导者、政党、领袖和决策者所决定的,体现的是国家的整体意志和战略;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是由学者和社会精英所主导的,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哲学观念、信仰和思维特征;民族心理与社会观念是由社会大众所支撑的,体现的是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基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虽然政治领袖改变了历史,科学家创建了物质文明,文学家和艺术家造就了文化的辉煌,然而至今为止,他们对世界的影响深度却仍然还没有超过那些*高的宗教精神领袖和大思想家。起源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基督教,覆盖了当时地中海所有奴隶制帝国,后经演变、改革,至今成为了西方社会的世界性宗教,其信奉人口超过20亿。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所创建的教义,至今还统治着整个伊斯兰世界,其信奉人口超过12亿。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教,其小乘教由锡兰传人东南亚各国,大乘教由中亚传入中国、朝鲜和日本,信奉人口接近4亿,其中还不包括印度教的8亿多人在内。
说到底,这是缘于人类对于宗教的崇拜,当然首先就是对于宗教精神领袖的崇拜。几千年来,在这些宗教中,虽然部分宗教的教义已经有所变化,但是其基本的特征,即以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和礼仪构成教团组织等特点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并且凡是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这些宗教至今仍具有相当大的凝聚力,仍在对于人类现实社会的政治、体制、道德伦理、文化习俗、社会生活和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另外在中国,孔子的儒家思想创立于公元前500多年以前,它对于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影响已经超过了2500年,而且至今仍存在于中国人的潜意识之中。19世纪中期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冷战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达14个,人口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由此可见,信仰与精神的作用巨大,对观念文化的影响力极其深远。
文化 世界文化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读网时代-2008启示录
下一篇:品物记:重温古人的优雅生活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