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作者:石晓娜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5417472 定价:39.8 出版时间:2009-03-07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
汉服
补服
藏袍
裙子
长袍
马褂
旗袍
中山装
肚兜
“石榴裙”
八大菜系
孔府宴
山珍海味
馒头
小笼包
窝窝头
筷子
火锅
茶道
碧螺春
窑洞
吊脚楼
四合院
轿子
黄包车
独轮车
十四 风俗
元旦
春节
除夕守岁
拜年
压岁钱
贴春联和门神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顿首与稽首
家宴
座次
斋戒
讳称
“结发”与“合髻”
那达慕大会
百家衣
长命锁
十二生肖
八字
拜把子
拜堂
闹洞房
东道主
赶集
庙会
寿诞习俗
婚嫁习俗
丧葬礼俗
祭祀礼俗
生育习俗
十五 文化拾趣
龙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
谦辞
尊称
玄奘与《西游记》
天文四象
三教九流
博士
考勤的由来
纪年法
八仙桌
太师椅
扳指
鼻烟与鼻烟壶
拨浪鼓
弹弓
文言与白话
方言与普通话
六书
仓颉造字
结绳记事
年龄的称谓
中国文化一本通 节选
一 文学
诗
中国*古老的诗,*初并不是用来朗诵的,而是用来歌唱的。因此,诗又称为诗歌。出于歌唱的需要,诗在体裁上形成了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句尾押韵等特点。
诗是*早的文学形式之一,产生于原始社会(那时候的诗更侧重于“歌”,甚至可以称为歌谣)。先民的歌谣产生于劳动中,可一直上溯到原始人共同劳动时所呼喊的劳动号子。人是有感情的,喜怒哀乐之情都需要表达和发泄,而*自然的、*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诗(歌)。《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永言。”诗是言志抒情的语言,用唱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就是“歌”。在现实生活中,诗歌是抒发感情、慰藉心灵、调剂精神、激昂斗志的*佳形式。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更加广阔,情感更加丰富,诗也在不断地发展。
唐朝是诗的国度,诗人辈出。如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边塞诗称著的岑参、王之涣;以风景诗著称的孟浩然;特别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诗圣的杜甫以及民众诗人白居易等等,如同灿烂的群星,光辉千秋。
唐朝诗歌发展达到了顶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涛,如同万芳园中的百花,竞相斗艳。特别是又涌现出一种新的诗体——格律诗,更加光彩夺目。
律诗是一种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体。它对诗篇的字数、句数、用韵、声调的平仄、询语的对仗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诗体是以前所未有的。为了表示与古体诗的不同,唐代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律诗是唐诗的代表,它被以后历代诗人所承袭。唐以后之诗,虽然也.有许多佳作名篇,但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新突破。
楚辞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诗歌体裁——楚辞。它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是楚国
诗人屈原在《诗经》的基础上,把楚国的民歌加以改造、提炼而创造出的一种新诗体,被后世称为“楚辞”。因为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所以楚辞又称为“骚体诗”。
楚辞在诗的句式形式上,采用三字一节的结构。中间以“兮”字为分节。三字节奏,使诗歌语言在结构上更富于变化,是诗歌由四言向五言、七言转变的先声。
在诗的语言上,楚辞讲求用辞华丽,对偶工巧。诗的语言美,更能激发人们的情感、陶冶性情,使人饱尝美的享受。后世的诗人基于此,都非常重视对诗之语言的锤炼,追求诗情的内在美与语言的外在美的统一。
楚辞以丰富多彩的想象、神话传说的采撷、多层次的构思开创了浪漫主义创作道路,为后世诗人所效法。从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诗、曲、赋都是在《诗经》、楚辞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个黄金时代,产生于这一时期的诸子散文,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主要趋势是由语录体、对话体向专题论文发展,说理由简括而趋于详密,文辞由简约而趋于富赡。
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为《论语》、《老子》、《墨子》。
《论语》全书共20篇,每篇由互不联系的若干章组成,多为孔子回答弟子疑问或对某一问题直接发表看法的话。《论语》虽为重在记言的“语”体,而且所记往往为片言只语,但能从说话的语气、内容来刻画人物个性,生动传神。《论语》开创了我国的语录体散文,它的艺术成就是构成其思想影响深远的重要原因。
《老子》是散韵结合的格言体散文,它的句子大体整齐,错落有致,自然成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每章围绕一个观点,加以简要说明,有的章节进行了一些分析论证,比《论语》逻辑性更强。书中没有人物和对话,完全采用正面论说的形式,但语言凝练,哲理很浓。《老子》自言“信言不美”、“善者不辩”,其实它的语言是既美且辩。
《墨子》文章质朴无华,但逻辑性很强。在说理时,多运用比喻、类比等修辞方法。在论证的周密上为先秦诸子的其他家所不及。
战国中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为《孟子》和《庄子》。
《孟子》虽属语录体对话形式,但它的篇章较长,表现了逐渐向成熟的说理文过渡的趋势。它的有些单纯发表议论而类似长篇独白的章节,虽然没有标题,但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作比较细致的论述,实际上已是议论散文的雏形。《孟子》善于使用比喻说理。据不完全统计,《孟子》全书261章,比喻就使用了160多个,且比喻手法丰富多变。不论哪种情况,都能做到喻意水乳交融,化抽象为形象,收到“不待评说而使人自悟”的效果。《孟子》中用做比喻的故事,许多实际已成为寓言,如《公孙丑上》的“揠苗助长”,《离娄下》的“逢蒙杀羿”等。这些寓言,不但能确切说明事理,而且有引人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的形象描写,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文化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