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三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民族:三

中国民族:三

作者:孙运来主编

开 本:24cm

书号ISBN:9787547215661

定价:26.0

出版时间:2014-02-01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中国民族:三 本书特色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孙运来编著的《*国民族(3)》就是基于对*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作者想通过《*国民族(3)》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中国民族:三 内容简介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孙运来编著的《中国民族(3)》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作者想通过《中国民族(3)》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中国民族:三 目录

一、侗族

二、瑶族

三、白族

四、土家族

五、哈尼族

中国民族:三 节选

  侗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同中国南方的古越人有着十分复杂而密切的渊源。大致说来,侗族同古越人中的“骆越”这一支系有族源上的关系,这当然是一个十分难以考证的问题,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侗族从明清以来直至今日仍然保留的许多习俗,与古代越人的习俗非常相似。明代郭子章的错记》中载有峒人“溽暑男女常浴于川”,这与《汉书》中描述的“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的习俗相同,“断发文身”之俗在有关的侗族历史记录和今天的侗族习俗中仍可见到。此外,越人“巢居”之俗,在侗族地区至今仍然可见其余绪,村落依山傍水,干栏式楼房在侗乡举目可见。  越人的“鸡卜”“卵卜”“米卜”在从江县的九洞、西山等地亦有残留。与我国古代“百越”中的“西呕”(又称“西瓯”或“瓯骆”,即骆越)及后来演变的“乌浒”“僚”有密切关系。秦始皇时,曾用五十万大军为五路进攻岭南一带,其中“塞镡城之岭”的**军正面与“西呕”部族接触。秦取岭南后,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其中象郡有镡城县。西汉元凤五年(前76年)秋,“罢象郡,分属郁林,群舸”二郡,镡城县改隶武陵郡,地处“武陵西,南接郁林”。魏晋至南北朝,这一带的居民被称为“乌浒”或“僚浒”“僚”。(南北朝)盛弘之《荆州记》载:“舞溪僚、浒之类,其县人但羁縻而已。溪山阻绝,非人迹所覆。又无阳(县名,辖今贵州的天柱、三穗、玉屏、万山和湖南的新晃、芷江、会同等地)乌浒万家,皆咬蛇鼠之肉,能鼻饮。”到唐代,史籍将故无阳县一带的居民称为“峒蛮”。《唐书》记载:“唐元和六年(g11年),黔州大水,环城郭,观察使窦郡发‘峒蛮’治城,督促太急,于是辰、叙二州蛮张伯靖等反。”到北宋时,在故无阳县西南出现了佶伶(仡伶)的单一族称,其表现于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活动开始被载入史册。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懿、洽州(辖地与故无阳县同)发生了“蛮酋”合“佶伶”抗拒官军之事。其中,有“估伶万众乘舟屯托口(今湖南黔阳县属,位于渠水、清水江交汇处),神宗皇帝和王安石为之震动”。到南宋,史籍将“佶伶”改称“仡伶”,仍以抗拒官军著称。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记载:“辰、沅、靖州蛮,有仡伶……俗亦土著……诸蛮唯仡伶颇强。”当时,在“仡伶”中,以靖州(辖今湖南的会同、靖州、通道、绥宁和贵州的黎平、锦屏、天柱南部及广西的三江等地)杨姓和沅州(辖地与故无阳县同)吴姓的势力较强。乾道七年(1171年),知辰州章才邵说,沅陵浦口的膏腴水田,给“靖州仡伶杨姓者佃作而课其租”,结果“杨氏专其地将二十年”。由于“其地当沅、靖二州水陆之冲”,宋朝官吏对其实力之扩展,日夜畅厉。淳熙十一年(1184年),“沅州生界仡伶副峒官吴自由子三人,货丹砂麻阳,巡检唐人杰诬为盗,执之送狱,自由率峒官杨友禄等为乱”。同时,沅州西南的“古州”(辖今芷江、新晃、玉屏、万山等地)和“思州”南部(辖及今镇远、岑巩、三穗、江口、铜仁、石阡等地),仍为“沅州生界仡伶”居住地。靖州东面的邵州西部即原徽州地,也为仡伶杨氏居住地。靖州南面之浔江、融江和王江流域(今都柳江中、上游),也为仡伶杨氏活动范围。  估伶(仡伶)居住的溪峒,在侗语中至今还保留着“九溪十八峒”“九溪十峒”“五溪峒”以及诚州、五开等古地名。  清初实施“改土归流”,清朝对侗族人民进行直接统治,土地日益集中,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但是,侗族社会内部某些氏族组织残余,例如以地域为纽带,具有部落联盟性质的“合款”,仍普遍存在。每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合款”分大小。“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联合。“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高权力组织,凡成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上一篇:中国民族:七     下一篇:中国民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