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文化论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哀牢文化论

哀牢文化论

作者:耿德铭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222145672

定价:80.0

出版时间:2016-04-01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哀牢文化论 本书特色

本书稿内容重要是研究哀牢文化,目的是填补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的空白,为进一步弄清和理顺云南西南民族文化渊源,推进民族团结和进步,推进云南特色文化区的开发建设所编著。本稿以客观真实材料描述哀牢文化的繁衍。充分的田野调查与扎实的理论研究相结合,使书稿体现出科学性、客观性与可读性相统一的特点,为学者留下了丰厚而可借鉴的哀牢文化材料及研究成果。本书原版已产生很好的社会效应。

哀牢文化论 内容简介

本书稿内容重要是研究哀牢文化,目的是填补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的空白,为进一步弄清和理顺云南西南民族文化渊源,推进民族团结和进步,推进云南特色文化区的开发建设所编著。本稿以客观真实材料描述哀牢文化的繁衍。充分的田野调查与扎实的理论研究相结合,使书稿体现出科学性、客观性与可读性相统一的特点,为学者留下了丰厚而可借鉴的哀牢文化材料及研究成果。本书原版已产生很好的社会效应。

哀牢文化论 目录

哀牢国与哀牢文化
一 哀牢国史论
(一)史籍中的哀牢国
(二)哀牢国的形成和发展
(三)哀牢归汉
二 哀牢文化研究
(一)哀牢文化及其源流
(二)哀牢文化的主要特征
三 结语

哀牢夷青铜器简说
一 哀牢贵族祭祀器——铜案
二 “国之重器”——铜鼓
三 王室、贵族打击乐器——编钟
四 贵重的特种容器——长方束腰铜盒
五 统治者的舞乐道具——铜戚
六 军权标志物——铜钺
七 哀牢东部铜斧群
八 滇越地铜斧群
九 青铜工具锥、锄、锸、刀
十 常规兵器“五刃”俱全
十一 哀牢人的青铜工艺装饰品

哀牢史地辨正
一 为哀牢正名
三 座哀牢山和一个哀牢国
三 有关哀牢的三则*早记载
(一)华阳黑水唯梁州
(二)同师(桐师)
(三)滇越
四 保山的九隆山和九龙山

哀牢族属问题
一 哀牢族属的百年争议
二 哀牢夷是以濮、越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体

哀牢濮人源流
一 哀牢濮人简说
二 汉晋时期的苞满、闽濮
三 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朴子蛮”
四 元明清时期的“蒲蛮”(蒲人)
五 近现代的布朗族

哀牢奇俗探析

哀牢国史料辑录
一 概说
二 史料辑录

哀牢历代诗抄
哀牢文化:不尽江河万古流




后记
学术年表

哀牢文化论 节选

  《云南文库·学术名家文丛:哀牢文化论》:  3.地理环境、地域范围和政治中心  (1)地理位置历代许多史书记称“永昌郡,古哀牢国”,此国之具体方位在非常遥远的“极西南”之地。《滇史》说“永昌郡,西邑……古哀牢国,在建宁(今弥渡红岩)极西南”。《华阳国志》说哀牢内属置郡,地在“宁州(治所在今晋宁)之极西南也”。《云南备征志》谈及哀牢国内属后说“云南之极西永昌郡”。《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李根源注说“西南以永昌为*远”,“故言哀牢归中国为'肇自远离”'。《滇云历年传》说“秦时哀牢为蜀之裔境外徼”,按战国秦曾置蜀郡,隋初废,隋大业至唐至德年间曾改益州为蜀郡,此言哀牢国在蜀郡境外偏远之地。一些史书还说永昌郡、哀牢国位于“天末”“绝域”“昧谷”之地,如清《永昌府志》有云:“永昌,古哀牢国……西极南隅”,“唐虞为昧谷之交,夏商周为戎州之地,为西南徼外之域。”昧谷为古代传说西方日人之境。哀牢国属戎州(南朝梁置,治所在今宜宾市,辖今四川西南部和滇东滇中)之说,还见于明代《滇略》。唐前期重臣张柬之奏文又曾称“姚州,古哀牢国”,为其后多种史籍转录。其实哀牢国既不在滇中姚州,更不在川西戎州,而在滇西永昌郡。云南先秦两汉古国、部族位置,师范《滇系》记写确切:“云南府,楚滇国;大理府,古叶榆地……永昌府,古哀牢国”,“永昌府,古哀牢国……唐属姚州都督府”。宋代史学家乐史《太平寰宇记》也明确记载:“姚州……其州置在姚府(今大姚)旧城北百余步,汉益州郡之云南县,古滇王国”,姚州不是哀牢国而属滇国地。  (2)地域范围史籍中哀牢国的地域比其他秦汉族国清楚,历代文献皆载“永昌郡,古哀牢国”,永昌郡范围就是哀牢国地域。早年出现过一个分歧,是东汉哀牢内属时所设永昌郡8县中,东括洱海区域云南(今祥云、弥渡)、叶榆(今大理、洱源、剑川、鹤庆)、邪龙(今巍山、南涧)三县,而诸葛亮南征后此三县归建于云南郡,东汉永昌郡保留于蜀汉两晋永昌郡的县份只有5个:比苏(今兰坪、云龙)、博南(今永平)、巂唐(今漕涧)、不韦(今隆阳、施甸、昌宁等地)、哀牢(今临沧西部、德宏州、龙陵、腾冲及其以西地区),蜀汉时又从5县中分设出了3个新县:永寿(今镇康、耿马)、雍乡(今临沧东部)、南涪(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些学者认为哀牢国地域同于蜀汉两晋永昌郡,但也有人认为同于东汉永昌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终以魏晋永昌郡为学界共识,其科学根据是:如前所说,哀牢国方位在云南“极西南”而不在滇中、滇东。*早记载永昌郡属县之设的是晋代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后被范晔照录于《后汉书》中),该书“但录中兴改异”即东汉永昌郡8县,并未言及“哀牢”;明白记述“永昌郡,古哀牢国”属县的晋代史书是《华阳国志》,此知哀牢国地域为蜀汉永昌郡8县亦即东汉永昌郡西5县。西汉、东汉、蜀汉都在西南贯彻“以其部族列郡县”的方针,洱海区域是昆明部族主居区,以今保山为腹心的三江流域是哀牢部族主居区,诸葛亮分郡重新划开了两大部族区界,更好地体现了这一方针。历代史籍具体描述的哀牢国各局部地方,其拼合面与魏晋永昌郡相符。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化 文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上一篇:文化经济学     下一篇:苏轼成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