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不可不知的2000个中外名人
T不可不知的2000个中外名人作者:王晓梅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2117945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09-01-0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董仲舒
董仲舒(约公元前179~前104年)。西汉著名儒家学者、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广州(今河北枣强广川)人。他少年时专治《春秋》,景帝时任博士,潜心研究孔子学说。汉武帝时,召试天下贤良文学之士,以“天人三策”相对,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使得儒学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其学说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周朝以来的“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并提出“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教育方面,主张以教化为“堤防”,立太学,设痒序,为汉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后来托病辞宫。专心于著述,朝廷遇有大事,汉武帝常派人听取其意见。主要著有《春秋繁露》《董子文集》等。
刘向
刘向(公元前79~前8年),中国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字子政,本名更生。西汉宗室。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主要在于他对书籍的整理编目上。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33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
许慎
许慎(约公元前58~147年)。我国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代表作品《说文解字》以小篆为主,并采录见于秦国所使用的籀文和六国古文,按514部首编排。每篆注明字义,并说明形体的结构,间或指明读音。是中国*早的*有权威的一部古文字的字典。对后代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形音义和文字发展的历史贡献极大。
刘歆
刘歆(公元前53~23年),西汉末古文经学家、目录学家、天文学家,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之子。继承父业,撰成《七略》,为我国**部图书分类目录。曾建议为《左传》等古文经设立学官,遭今文博士的反对。编制三统历,著《三统历谱》,首次提出了岁星超辰的计算方法。明人辑有《刘子骏集》。
桓宽
桓宽,生卒年不详,西汉后期散文家,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汉宣帝时被举为郎,后官至庐江太守丞。其知识广博,善为文。著有《盐铁论》10卷60篇。《盐铁论》原为汉昭帝时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为一方,以各地贤良、文学为另一方,就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等问题举行辩论的会议纪要。后经桓宽推演整理而成此书。《盐铁论》以对话形式,生动地记载了这场辩论的情况。全书体例统一,风格一致。结构严密,通晓畅达,在经济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王充
王充(27~约97年)。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少时受业洛阳太学。师事班彪。历任县、郡功曹、州从事、治中等职,后辞官居家。汉章帝曾特诏公车征聘。因病未行。晚年生活潦倒。他一生著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四部著作,仅存《论衡》,共85篇,是我国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在书中,他以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统治者提倡的对于天道神权命运的迷信,系统清算了神秘主义的思想体系,表现了他反正统思想的战斗精神。他对当时以辞赋为主的正统文学的“华而不实,伪而不真”的文风进行了尖锐批判,并在多篇文章中提出不少进步主张,对魏晋以后的文艺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马融
马融(79~166年),东汉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少好学,无常师。从名儒挚恂游学,博通经籍。曾任校书郎、议郎、武都和南郡太守等职。他知识渊博,遍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孝经》等,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境地。他教授的学生常有千余人。郑玄、卢植都是其门徒。除注群经外,他兼注《老子》《淮南子》《离骚》《列女传》。晚年生活阔达奢逸。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对魏晋清谈家的破弃礼教有一定影响。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爽《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等21篇,有集,已佚。明张溥辑有《马季长集》。
王弼
王弼(226~249年),三国时期著名玄学家,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他少年时即享高名,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清谈风气。其哲学思想核心是“以无为本”,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不同,带有思辨玄学的色彩。他把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发展为“有无何以为本”的本体论玄学,由此。中国式的形而上学在他手中已具雏形。著有《老子道德经注》《周易注》等,现多佚。
范缜
范缜(约450~约515年),中国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阳舞阴(今河南沁阳西北)人。曾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宜都太守、晋安太守。他曾同佛教有神论者进行了两次公开论战,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认为“人生好比同一棵树上的花朵,有的花瓣被吹到厅堂,也有些花瓣飘落进粪坑中,这完全是自然现象,毫无因果可言”。对于形神之辩。他认为,“形神相即,不得分离”。精神离开形体,不能单独存在。《神灭论》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进行欺骗的本质。面对统治阶级的打击和围攻,他毫不屈服,始终坚持自己的真理。还著有《答曹思文难神灭神》(即《答曹舍人》)。
刘勰
刘勰(约466~539年),中国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家,字彦和。东莞郡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无力婚娶。但笃志好学,曾依靠沙门僧祐居上定林寺10余年。他精研佛理,饱览经籍,于南齐末年写成3.6万字的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共50篇,内容博大精深,采用骈体体裁,却具有议论文性质。梁武帝时,历任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世称刘舍人。晚年出家,法号慧地。还著有《灭惑论》《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等。
钟嵘
钟嵘(约468~约518),南朝梁文学家、诗论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他谙熟《周易》,擅长辞藻,经过勤学精思和用心编撰,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是我国古代*早的一部诗歌理论专著,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一起,被称为南宋文学理论批评的两大专著。
传记 综合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