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不可不知的2000个中外名人
T不可不知的2000个中外名人作者:王晓梅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2117945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09-01-0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30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约47岁时,曾在鲁国短期行摄相事,却因和当权者发生矛盾而不得不辞去职务,率弟子周游列国,志欲改良时政,复兴周礼,但是都没有得到重用。68岁重返鲁国,从此专心从事整理和传授典籍的文化教育工作。他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言论由门徒记录整理,编为《论语》一书。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都被作为“圣人”“万世师表”。
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80~前420年),春秋末战国初的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本名翟,鲁国人,一说是宋国人。出身平民,做过小手工业者,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做过宋国大夫,曾经师从于儒者,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繁琐礼乐感到厌烦,*终舍掉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佚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并终身为实现这些思想奔走不止。他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比较自觉、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其哲学思想反映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利用。
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姓公孙,又称卫鞅、公孙鞅。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故以“卫”为姓。后来由于在秦国被封为商君,因而又叫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曾被魏相公叔座推荐给魏惠王,但是不受重用,于是离魏赴秦。被秦孝公任命变法。他先是实行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编订户籍、实行连坐、严格法令等措施,使得秦国初步富强起来。继而又推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使得秦国封建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当时的一个强国,为100多年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而且为确立和巩固封建制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后由于变法得罪了秦国旧贵族。在秦孝公去世后。他便被以谋反的罪名车裂而死。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之后儒家学派集大成者,名轲。战国中期邹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人。早年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曾经为了实现政治理想而游说于各国诸侯之间,却不被重视。晚年和门徒从事著述,曾序《诗》《书》,发挥孔子的学术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杰出的代表,他以“民本”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思想和“人性本善”的观点,并提出了“精心”“养性”“诚心”“寡欲”等主张,尽管不被当时诸侯所用,但是在后来的封建社会里却和孔子的学说一起。成为主导的统治思想。在元朝时,他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先秦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他住在贫民区。生活穷苦。靠打草鞋过活,过着隐居生活。楚威王听说他是贤才,曾派人以重金迎他到楚国去做国相。被他拒绝。他涉猎各家学说,但独对老子的学说特别敬重,并*终继承老子衣钵,成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所著《庄子》一书是道家与道教的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封建社会,他曾被统治者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也被尊为《南华真经》。
鬼谷子
鬼谷子(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纵横家之鼻祖。姓王,名诩。齐国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
公孙龙
公孙龙(公元前325~前250年),战国末期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赵国人。曾为平原君门客,善辩。现存《公孙龙子》有《白马论》,力倡“白马非马”之说。“马”指马的形体。“白”指马的颜色,马的形体概念不是马的颜色概念,马是大概念,外延大,内涵狭,白马是小概念。外延小,内涵广,所以白马不等于马。这是形式逻辑的一条原理。这个思想在《坚白论》中更加明确地把石头的坚性和白性绝对地分离开,提出了“离坚白”的命题。石头的坚和石头的白是分离的。而且都是独立存在于石头之外的。公孙龙在《指物论》中把事物的性叫做“指”,认为有多少物。就有多少个指,没有统一的“指”。“白马非马”看到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个别不是一般,但尚未看到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中。“白马非马”强调了个别不是一般,而看任何一般都只能存在个别之中。从而把头脑中抽象出来的“一般”看作脱离一切个别的独立存在。“白马非马”究竟由谁*早提出,存在着不同看法。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我国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之一,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年赵国人。15岁就到齐国稷下游学,齐襄王时成为*有声望的稷下学者。他曾到过秦国和赵国,都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到了楚国,被楚相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从事著述和讲学。他是继孟子之后儒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著作《苟子》中。他站在儒家学派的立场上,总结了“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自己既尊崇礼义又提倡法制的观点,并主张“人性本恶”,应该通过学习使人接受礼仪教化。*可贵的是,他提出了天道有其内在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同时,他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出身于韩国贵族,曾多次上书韩王。力主变法图强,都未被采用,于是写下《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秦王赢政看到文章后大为赞赏,便发兵攻韩,使韩王送韩非入秦。但由于李斯等人从中作梗,他并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又由于李斯、姚贾的陷害而入狱,*终被毒死在狱中。其思想集中体现在《韩非子》一书中。在政治上,他主张“法治”,并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封建君主统治术,为封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历史观点上,他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的要求进行变革。他发展了旬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否定天命鬼神,崇尚人力。
传记 综合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