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的背影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族的背影

王族的背影

作者:唐荣尧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27036821

定价:32.0

出版时间:2008-09-01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隋唐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党项羌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西边受吐蕃人的强大军事进攻,东边一直和汉族政权进行着长达千年的征战,导致汉族政权几乎没中断地征伐。在吐蕃和汉族政权的夹缝中生存,他们*终选择了臣服唐政权。唐朝政府对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这条线路因缺乏翔实的史料记载和研究历史者的亲自丈量,而变得神秘且模糊。从20世纪末期开始,我经过几次实地考察,逐步探明了这条线路的大致脉迹和走向:党项人离开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黄河上游,以及四川和甘肃、青海三省交接处的原居地后,沿着白龙江流域东下,进入陇南、陇东一带,随之进入黄土高原,陇东旱塬的原始地貌使他们沿袭千年的流牧生活受到了影响。于是,这支游牧民族在辽阔的北黄土高原上继续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从陕北高原到鄂尔多斯高原,从晋陕峡谷到黄河流域,*终在“黄河十害,唯富河套”的宁夏卫宁平原上,建立了和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封建政权大宋皇朝相抗衡的西夏王朝,这种抗衡持续了190多年。后来,帝国的梦想被蒙古人的铁骑踏碎。王朝的贵族、上流人士及对帝国忠心的僧侣、宫女、工匠、艺人、将士等,逆着党项人*初从白龙江进入黄土高原的线路,开始了一场神秘而遥远的逃亡。
 党项人还没建立西夏政权时,他们的祖辈就在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建立过地方性政权,在无定河畔留下了极其浓郁的生活气息。西夏建立后,还有大批党项人留在这片土地上,这里也一度属于西夏政权和宋朝进行拉锯战的战区。西夏帝国灭亡后,这里生活的党项人后裔的去向,一度被研究西夏后裔的学者忽视。对西夏人的探寻是个杂乱而漫长的过程,这里是党项人进入汉文化生活圈的**个大片生活区,也是他们在汉文化语境中建立的**个地方性政权的核心地区。审视党项人自青藏高原而来,到建立大夏帝国的整个流程,黄土高原显然扮演了跳板的作用,这里是帝国建立的一块坚硬的基石。对大夏党项人的追寻,就以这里为开端。
  **节 无定河边,党项人消失的背影
无定河,一条流淌于陕北黄土高原上的*长的河流。当我将探询西夏后裔的脚步送到这里时,我清楚其中的道理:如果说贯穿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今天的甘肃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间的大夏河哺育了党项民族的童年,那么,无定河则培育了崛起于历史视野的党项民族的青年时代。无定河既是一条和西夏有着精神源头意义上的河流,也是伴随党项人在西夏建国之前奔波于黄土高原上*长的一条岁月之河。从秦、汉开始,直到宋、明时期,这里一直是中原汉族势力与北方大漠的游牧民族反复争夺的热土。古老的氐、羌、鲜卑、匈奴等民族在这里留下了征战的痕迹,但真正让史学界从一个王朝形成的乳汁般作用考察这里的,还是她和党项民族的关系。
  罗丹曾经说过:“缓慢本身就是一种美。”悄然穿行在陕北黄土高原。隐在黄土里的无定河,以一种缓漫的姿态流淌在黄土的深处,慢慢地收容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历史,其中包括党项在这里完成的和汉族政权错综复杂的关系。它在唐代的天空下,缓缓地接纳了从青藏高原上来的党项羌。亦如后来缓缓地送走他们,默默注视着他们在宁夏平原上建立起一个后来和宋、金三足鼎立的王朝——大夏王朝。
永定河一直收留着党项人的记忆,忘却的只是后来生活在这里的人。李万顺老人一直居住在无定河边,身份证上明确无误地表明他的汉族身份,老人对西夏的历史一直很热心,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带有民间性质的研究,他的家里就有一些关于西夏的书,他也和当地的民众一样,喜欢把自己说成帝王之后,因为,在黄土高原上建立地方性政权的李继迁(西夏建国者元昊的祖父)确实出生在这里一个叫李继迁寨的村子,李自成同样出生在这一带。对我提出的这里有没有党项人后裔的问题,他反问道:“你说能没有吗?西夏建国前,党项人在这里生活了近300年的时间,比西夏存在的时间还要长出近100年。西夏的开国皇帝元昊的爷爷李继迁就出生在无定河边的,这个谁能否定得了?元昊的籍贯也就是这里!西夏建立后,这里也是西夏的疆土,西夏对这里实行过统治,前后加起来,这里和西夏的直接关系就有400年的历史,400年,怎能没有西夏人的后人呢?说成吉思汗死后蒙古人把西夏人杀绝了,能杀绝吗?我们就认为自己是党项人的后代。”老人说话时的激动与反诘后的肯定语气,显然在加重自己的族人和西夏皇室的关系。历史讲究的是证据,他们又无法拿出铁的依据来,但也正是这种扑朔迷离,造成了党项和这些人的族源之谜,引诱着我的脚步继续深入。
西夏王朝湮灭后,散布在整个中国西北的党项人逐渐消失,无定河边的党项人同样将背影留给了后来的历史。无定河在西夏消亡后的700多年的岁月里,逐渐将这里的民族风俗掩隐在越来越多的汉族主流文化影响下的历史表层上。如今,每年春节,无定河流域是一片狂欢:带有明显陕北一带民俗的秧歌、腰鼓、转九曲、燃火塔、玩社火、祭祖、祈神灵的庙会,和这里曾;辁生活过几百年的党项人的游牧民族遗风逐渐远了,只有拨开笼罩在这上面的雾霭,才能找到些许当年的党项人依稀的背影。
无定河,在唐代以前叫奢延水,从陕西靖边县白于山的中山涧发源,这一带山势高峻,地下水资源丰富,是陕北的洛河、延河、无定河等一些大的河流的发源地。洛河和延河都向东南流去了,唯有无定河由南向北淌进北方大漠,然后经过490公里的流程,汇入黄河。唐朝以前的无定河边,马蹄声里米来往往的是北方草原上一个个民族对这里的争夺或放弃,汉朝政权对这里的统治显得模糊而短暂,有时甚至是无力的放弃与无望的远眺,这里一直公元8世纪中期开始,迁徙的党项人经过10年多时间,到765年左右,以拓跋部为主的党项人以今天横山县无定河以北地区为居住中心,使这一带成为党项拓跋部兴起的基地。在唐代行政区域中,这里称为静边州,治所在今横山县党岔乡一带。唐政权眼中的不毛之地,却成了党项人很快兴起的“风水宝地”:往南的黄土高原厚土区成了他们的粮仓,往北的鄂尔多斯高原是天然而上乘的马场,加上唐朝对他们采取的不征税政策,党项人很快在这里兴起。唐朝对党项人的这种税收优惠政策在大诗人白居易《代王佖答吐蕃北道节度论赞勃藏书》里有明显见证:“且如党项久居汉界,曾无征税,既感恩德,未尝动摇。”从陇东到陕北的大片土地上,很快形成了党项六大部落。生活在今天甘肃东部的是南山部落,生活在无定河一带的叫平夏部落,党项拓跋部是平夏部的主力。南山党项在唐朝的政治评判中是不安分的一群人,唐宣宗颁布的秤党项德音》的诏书中就说:“南山党项为恶多年,化谕不悛.颇为边患。”对平夏部落则表扬为:“平夏党项素闻为善,自旬月以来,法使抚安,尤见忠顺。”后来,南山部落归顺唐朝后,被唐政府嘉扬为:“平夏、南山虽云有异,源流风俗本实不俗。”唐朝政府的好恶使位于无定河边的党项人中的平夏部落获得了发展的契机。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历史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史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