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大清:历史旅行指南 活生生的中国历史
活在大清:历史旅行指南 活生生的中国历史作者:毛帅 著 开 本:24cm 书号ISBN:9787220106231 定价:49.0 出版时间:2018-03-01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攻城略地的超强“大杀器”
——红夷大炮260
不要问英国军舰从哪里来,连康熙都知道
——地图267
附录274
活在大清:历史旅行指南 活生生的中国历史 节选
竟把公主喊格格,
来人,叉出去
称呼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即将攻陷北京城,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心灰意冷,开始着手督促家属们在落入敌人之手之前以身殉国。明熹宗之张皇后及崇祯周皇后、袁贵妃在皇帝的指令下纷纷“自尽”,15岁的坤兴公主被招来后听到父皇感叹说:“不幸出生在帝王之家,以致遭遇今天的亡国之祸,这或许是你今生所犯下的*大错误了。”没等公主真正见识到什么是亡国之祸,皇上已经亲手制造了女儿的杀身之祸:她的左臂被砍断,右肩也中了一刀,顿时晕倒在血泊中。不过崇祯行事太过匆忙,以为公主失血过多必然没救了,来不及补上几刀就去了煤山上吊。结果公主在昏迷五天之后又醒了过来,后来被清朝收留,改封为“长平公主”。您要是对此感到奇怪:怎么明朝的公主到了清朝还是“公主”,而不是富有满族特色的“格格”呢?见了皇帝的女儿不应该规规矩矩道一声“格格吉祥”吗?为了避免入宫时因为失仪而被人用棍架起来以一道优美的弧线腾空扔出门外,您就需要补补课,认真学习一下清朝的封号制度和称呼礼仪了。
固伦、和硕,都是公主
关于风流天子乾隆帝,民间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当年乾隆帝前往江南巡视期间,在大明湖畔与一位美丽的女子夏雨荷发生了一段露水姻缘并珠胎暗结生下女儿紫薇。若干年后,紫薇带着亲生父亲当年留下的信物前往京城寻亲,*终被封为了明珠格格。而京城中一名本来和皇室血统毫无关系的女飞贼小燕子,也阴差阳错成了还珠格格。民间女子华丽转身为高贵格格的故事满足了万千少女秒变白富美的美丽梦想,因而大受欢迎。不过,如果您当真是皇帝流落在民间的女儿,恐怕这辈子无缘做“格格”了,只能在认亲后继续当历代都有的“公主”。
《清史稿》里记载:早在努尔哈赤时代,满族人还只是一个在白山黑水之间过着骑马打猎生活的游牧部族,族人之间没有细致烦琐的身份讲究,首领、贵族的女儿跟平民家的闺女在称呼上没什么区别,所有的父亲都叫阿玛,母亲为额涅或额娘,儿子是阿哥,只要还没有出嫁,年轻小姑娘都可以被人称呼一句“格格”,相当于汉语中的姑娘、小姐。那时候压根就不存在公主、郡主的名号,努尔哈赤的长女就叫“东果格格”,次女则叫“嫩哲格格”。
可入关以后,当皇帝就得有天子的威严,皇亲国戚也得有贵族的气派,怎么才能表现出尊贵优越的身份呢?于是皇太极在既参考汉族礼制同时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制定了清朝的封号系统。
皇帝的女儿小时候可以按照满族惯例被称为“格格”,但成年后就要进行特定的册封仪式,由此获得正式封号,从此,奴婢或者外人进宫觐见时,就要改口称“公主”了。公主也是有等级的:皇后乃是后宫正主,她所生的女儿可以获得“固伦公主”的封号,“固伦”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天下”,皇帝是天子,他的女儿自然也配得上“天下”二字;妃子的女儿和皇帝的养女按规定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和硕”为“一方”之意,相比于“天下”,代表的地理范围稍微小一点,但也尊贵一方,气势非凡。
当然,女儿的封号*终还是由皇阿玛拍板钦定,如果您跟父皇关系搞得好,特别受宠爱,体制也完全不是什么问题,照样有妃子所生女儿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的例子。比如乾隆帝的第十个女儿和孝公主,是乾隆帝65岁时的“老来女”,她出生的时候,姐姐们早就成年出嫁甚至一大把年纪了,和孝公主自然成了掌上明珠。据说这位公主不但长相酷似乾隆帝,而且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副标准的女汉子形象,经常女扮男装跟随皇阿玛骑马打猎、拉弓射箭,这在讲究女子温柔贤惠的古代,实属少见。虽然她的母亲惇妃汪氏不是皇后,理论上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这一级别,但她13岁时就破格成了固伦公主,后来下嫁给了当朝大红人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
所以,当一大清早奴婢们毕恭毕敬地向您打千行礼“给××格格请安”时,千万不要梦幻般地以为自己身处皇宫之中,还是老老实实待在王府里享受自己“格格”的身份吧。
格格也分市、县、乡三级
清朝仍是父系社会,女子的身份一般是由男子的地位来决定的,所以有“母凭子贵”“女凭父贵”的说法。贵族之家的长女在成年后会由中央政府根据其父亲爵位而统一颁发正式封号,作为对其贵族身份的权威认证,“格格”共分五级:和硕亲王的女儿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多罗郡王的女儿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多罗贝勒的女儿也叫“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固山贝子的女儿称为“固山格格”,汉名为“县君”;镇国公、辅国公之女没有前缀,直接称“格格”,汉名为“乡君”。
主大于君,郡大于县大于乡,根据地域面积大小对号入座,就很容易区分身份了。不过要是再往下册封,整些个“村主”“村君”的名号出来就完全不能体现皇家的高贵气质,所以镇国公、辅国公以下的女子一律不授封号,统一称“宗女”,目的是报上名号能够让人清楚自己好歹也是跟皇帝沾亲带故的宗室之女,在接待规格上和普通人有所区别。虽说其中的皇族血统其实很淡很淡,但有一点也是有,因此含糊不得。
您会反问:历史上苏麻喇姑作为孝庄文皇后的陪嫁侍女,为什么也可以被称为格格呢?其实朝廷封号制度的存在并没有完全取代满族人把未婚女子称为格格的习俗,所以倘若没有贵族血统,您也犯不着心里不平衡,仰慕您朴素无华却清丽脱俗的邻家少年照样可以称呼您为“格格”。
德龄公主:真的只是传说
宣统三年(1911),大洋彼岸的美国读者迎来了一部讲述慈禧太后神秘宫廷生活的回忆录——《我在慈禧太后身边的两年》。此书一出,立即引爆欧美书市,当时西方人对遥远的中国充满了好奇感,但缺乏了解的渠道,大家纷纷带着猎奇的心理来读这本书。翻开扉页,作者的身份更是让外国读者非常疑惑:德龄公主。
历史 中国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