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与历史-第一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灾害与历史-第一辑

灾害与历史-第一辑

作者:夏明方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00160940

定价:78.0

出版时间:2018-07-0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灾害与历史-第一辑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对历史、灾害历史、中
  《灾害与历史》所关注的主题和涵盖的内容将不限于单一的灾害事件或者灾害历史,不限于过去或现在,不限于人或自然,其所涉及的学科,也不限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而是一切从历史的角度对灾害进行观察与研究的相关成果,涉及灾害状况、灾害规律、灾害成因、灾害应对、灾害影响,以及灾害记忆、灾害文化、灾害哲学、灾害信仰等一系列新旧问题和领域;它除了继续关注传统的自然灾害,还可以探讨包括战争、事故在内的所谓“人祸”,以期使灾害史研究和人类社会历史更广泛、更深入地结合在一起。它在关注灾害历史的同时,亦关注灾害研究自身的历史,着重灾害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提炼总结,加强史料(特别是地方史料、稀见史料、国外史料和口述史料)的积累和共享。此外,通过登载索引、综述、书讯、书评、访谈、回忆录等内容,及时传递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总结研究进展、评介重要研究成果和学者、梳理灾害史学科的发展脉络,使其成为灾害史研究的“信息高地”。

灾害与历史-第一辑 内容简介

  本刊以“灾害与历史”为名,即是基于在长期研究实践中形成的“灾害与历史双向互动、缺一不可”的认识。它主张以历史的视野考察灾害,同时,也从灾害的角度探索历史;灾害不再是孤立、封闭的单一事件,不再是常态之外的非常态,而是深嵌于历史之中的开放型动力系统,是历史演化过程的一部分,而历史也以灾害为表征呈现其本质上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它也不再仅仅是对所谓过去的灾害历史的讨论,而是从动态的过程的角度,亦即历史的角度,对现在乃至未来灾害情势的观察与预判。

灾害与历史-第一辑 目录

●编者弁言
理论探讨
饥饿符号学:从新文化史看灾害史研究 艾志端
和而不同:多学科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2001-2016) 郝平
云南少数民族的神话、宗教信仰、传统知识与防灾减灾 李永祥
文本中的灾害史:《泗州大水记》与贞元八年水患的别样图景 夏炎
专题研究
干预抑或听其自然:南宋和盛清荒政中的市场意识倾向 邓海伦
“水患”与“水利” 安介生
凤翔东湖:明代以降黄土高原一处城市水域的景观营建与日常生活 李嘎
筑堤与筑坝:1560年长江大水与明代中后期
荆江防洪问题 张伟兵 吕娟
冲突与调适:民国的祈雨屠与旱灾应对 赵晓华
雪灾的政治:灾害话语与草原畜牧业的转型 荀丽丽
圆桌论坛: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社会变迁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影响社会的过程机理及实证 方修琦 郑景云 苏筠 萧凌波
以气候变化为切入点,定量研究中国历史 陈强
“天”亡大明:环境史与全球史视野中的明清易代 李伯重
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的研究进展 裴卿
气候变化、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赵红军
灾害记忆
中国“一五”计划和新的地震烈度表 高建国
李文海先生与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 朱浒
光绪三四五年年荒论 (清)佚名撰 韩祥点校
研究动态
《宋代救荒史稿》评介 王昊
2010-2015年中国大陆灾害史研究论文论著索引 白豆
Table of Contents

灾害与历史-第一辑 作者简介

夏明方,男,1964年9月生。1982年6月毕业于安徽省庐江师范学校,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清史研究所,分别于1992、1997年荣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副所长、《清史研究》责任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环境史以及社会经济史。  郝平,男,1968年11月生,山西大同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现任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1991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考取山西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2007年获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光绪初年旱灾与救济研究》被评为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灾荒史研究。

灾害与历史-第一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