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初期吐鲁番绿洲的物质生活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世纪初期吐鲁番绿洲的物质生活

中世纪初期吐鲁番绿洲的物质生活

作者:(法)莫尼克·玛雅尔 著 耿异 译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7833836

定价:48.0

出版时间:2012-06-01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中世纪初期吐鲁番绿洲的物质生活 节选

巍然屹立的天山山脉横贯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周围以两块盆地环绕。其北端是准噶尔山口;南侧是塔里木盆地,其中心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占据,由一条山麓绿洲带环绕。显著的地质褶皱作用更加突出了天山群山的巍峨高耸,同时也引起了大地构造的剧烈变化,从而产生了许多大地断层和低洼盆地。事实上,该地区主要是由陡峭的原生地质构成的,那里主要不是地质褶皱,而是断裂。在天山山脉的东端和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地势猛然大幅度下陷,以至于吐鲁番盆地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海平面以下。
  吐鲁番盆地在两座不大的群山之间蜿蜒延伸,这两座不大的群山都是天山山脉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一为博格达乌拉山,其二为觉罗塔格山,从东到西蜿蜒约90公里,*开阔地区的宽度为50公里,整个地区形成了一片4 00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该盆地位于海平面以下,盆地的东南一段一直深陷到海拔线以下130米(吐鲁番盆地*低点,目前实测数据为-155米。——编者),是世界上*低洼的地区之一,也是整个中国*低洼的地区。吐鲁番盆地的一部分是由环绕它的群山地带风化而来的沉积物形成的。因此,该盆地由北至南形成了同心带状,这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形的常见模式。许多河流自高山一倾而下,但这些河流经常是间歇性的,而且泥沙俱下,冲击着各种物质。一旦流经平原地区时,其中*沉重物首先沉淀,这就形成了一块淹没冲积平原的砾石地,接着就出现了一块可以居住的和非常坦荡的平原。随着离开山谷越来越远,土地也就变得越来越干燥了。那些河流虽然有力量穿越前一个地区,但很快就在覆盖这块平原的沙土里消逝了,或者是注入一个咸水湖(图1)。
  因此,吐鲁番盆地清楚地说明了这幅简图,盐池(艾丁湖)居于盆地的中央,南山山脉的干旱程度比北部高原更为严重,艾丁湖以南没有可供人居住的平原,只存在一片由内陆河冲积而成的沙砾滩地带。

中世纪初期吐鲁番绿洲的物质生活 作者简介

莫尼克·玛雅尔(Monique Maillard,1937-2007),是伯希和的直传弟子韩百诗的得意门生和事业的继承人,法国当代著名的西域考古和艺术专家。她在这一领域的著作丰富,有《西域的石窟和建筑》、《西域的历史和文明》(合著)等,并发表论文多篇。  耿昇,1944年生,河北阜乎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和中国蒙占史学会理事,并在中国敦煌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机构任兼职研究员或教授,同时为法国亚细亚学会的国外会员,1995年获得法国政府文学艺术勋章。主要学术专长是中外关系史和中亚史,尤其侧重于明清之际入华耶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翻译与研究工作。已出版译著60多部,译文近200篇,论文及介绍文100余篇。

中世纪初期吐鲁番绿洲的物质生活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历史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