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从未走远-王立群读史札记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历史从未走远-王立群读史札记

历史从未走远-王立群读史札记

作者:王立群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4788901

定价:32.0

出版时间:2016-12-01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酒的功能
改革的共识
治国与煎鱼
分肉与治国
治国与齐家
东西同谋
小人物有大智慧
搬梯子
政治家的公众形象
平衡是构建稳定的方式之一
有限皇权与无限皇权
结果从来都是多方多次较量的结果
扳倒一个“江湖大师”真不简单
做大做强 更要做长

五 历史阐释
赵氏孤儿
解读历史从来都是为我所用
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神化与丑化

后 记

历史从未走远-王立群读史札记 节选

说 哭
在一般人的印象之中,项羽是个披甲执锐、瞋目而叱、斩将刈旗、东西驰骋、南北征战的一世英雄豪杰,但是,人们大多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

项羽的重情,莫过于对虞姬了。“霸王别姬”的故事因此千古流传。根据《史记》的记载,项羽的军队在垓下被汉军及诸侯军队层层包围,兵少粮尽。深夜之时,项羽听到四面楚歌——汉王的军队在四周唱着楚地的歌——吃了一惊:难道是刘邦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如此多呢?项羽哪还有心思睡觉,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深得项羽宠幸,行军打仗都跟着。有骏马名骓,是项羽南征北战的得力坐骑。如今穷途末路,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大意是说:力量能够拔山啊气概无双,时运不济啊骓马不能前往。骓马不能往前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怎么安排你啊才妥善?这些发自肺腑的至情表白,项羽唱了几遍,美人虞姬深受感染,在一旁应和。项王的眼泪一道道无声地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泪如雨下,没有一个人能抬头仰视项王。

司马迁记载,陈平投奔刘邦的时候,曾经向刘邦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背叛项羽,原因在于项羽任用的不是自己的同族兄弟,就是他妻子的兄弟,从这里可以推测项羽是有妻子的,虞姬可能只是他的妾。但是,经常伴随在项羽身边的女人就是这位虞姬,可见她在项羽心目中的位置。项羽既爱江山,也爱美人。因为爱江山,他才南征北战、纵横驰骋,陶醉于西楚霸王的霸业;因为爱美人,虞姬才于行军之中一直跟随,依依不离。

垓下被围,四面楚歌。项羽夜起饮酒,慷慨悲歌,这首著名的《垓下歌》中充满了英雄末路的万绪悲凉,而“虞兮虞兮奈若何”更是透出了霸王项羽对美人的万般柔情。

《楚汉春秋》中记载,项羽悲唱《垓下歌》后,虞姬接着和唱一首,歌词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楚汉春秋》是一部杂史,作者为西汉初年的陆贾,这本书已经亡佚,清人有辑佚的本子。研究者都认为虞姬这首和歌是后人的伪作,理由是西汉初年之前不可能出现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不论这首歌的真伪如何,项羽行军之中一直带着美人虞姬,宠幸虞姬,确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除却历史的因素,我毋宁相信这是真实的。历史上的虞姬,只在这一晚露面,就像一颗流星,一道绚丽的光焰划过夜空,刹那间就陨落了。在她*鲜艳的年龄,为知己项王而死,为爱殉情。这是她的不幸,也是她的幸。后来的文人也无数次地咏叹这位历史上“昙花一现”的美人,词牌、曲牌中有《虞美人》,据说就是因虞姬而名( 有学者考证此词牌名另有出处,但大部分人还是将其与虞姬联系起来),而那首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写得*为凄婉动人,算是真正配得上“虞美人”的词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多愁善感的文人学士,大都对霸王、虞姬的凄艳悲情心有戚戚,反复吟诵,有关此类的诗词曲完全可以汇编为一部书。如宋代徐积的《项羽别虞姬》:

垓下将军夜枕戈,半夜忽然闻楚歌。
词酸调苦不可听,拔山力尽无如何。
将军夜起帐中舞,八百儿郎泪如雨。
此时上马复何言,虞兮虞兮奈何汝。

这是把霸王别姬那晚的事情,用诗歌的形式复述了一遍,没有增加新的内容,而清代有个叫徐应坤的女子写过一首《虞美人》,则着力凸显了虞姬的忠贞:

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
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在这首诗里,虞姬纯粹是一个为爱而生、为情而死的坚贞烈女子的形象。不管后来的文艺作品如何演绎,虞姬总是一个令人哀怜的美人。

高歌数遍后,项羽,这“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流泪了。他不仅是个英雄,而且是个性情中的英雄。数行眼泪中包含着对虞姬的悲怜、难舍和刻骨铭心的爱;包含着霸王护惜战马、体恤将士的柔情悲怀;包含着日暮途穷、英雄末路的无奈。众将士闻之也都感极而泣,潸然泪下。

后来的班固在《汉书》中把“泣数行下”改成了“泣下数行”,顺序一调整,神气大失。“泣下数行”只是静态的描述,“泣数行下”则是一个动态刻画,更传神地渲染出项羽英雄末路时无声的悲壮气氛。

古语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此语在明代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中*早出现。《宝剑记》是水浒戏,取材于《水浒传》中林冲的故事。在《夜奔》这出戏中,林冲上场后有一段道白: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欲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日已斜,天涯孤客真难度。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这是林冲被逼上梁山过程中的一段道白,想想林冲的连番遭遇:妻子被抢、奸人诬陷、充军发配、穷途末路,他发出“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的慨叹完全可以理解。

文学作品中流泪者多矣。《诗经》中说:“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杜甫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林黛玉更是“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孟姜女竟然将那长城哭倒……这些中有呜呜咽咽、抽抽搭搭的,也有呼天喊地、天崩地裂的,但总觉得不及项羽无声地“泣数行下”那样动人心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