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历史眼光下的中国地理
神州-历史眼光下的中国地理作者:段义孚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301293386 定价:88.0 出版时间:2019-02-01 出版社:北京大学 |
大自然所造成的洪水泛滥加剧了内乱、人口迁徙、饥荒、死亡。在平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 年—公元6 年),黄河泛滥淹没了部分大平原,在山东半岛的南部冲出一道支流汇入淮河。在公元11 年,黄河再度屡屡决口,原来向北的分支甩向东南方,离开了今天津附近古已有之的入海口。南分支涌入古老的汴渠 。汴渠流经大平原上一个低洼带。从那里通向海边的坡度非常平缓,所以洪水蔓延,淹没田地。直到公元70 年,淹没汴渠两岸的洪水才退去。[26]
洪泛使数百万人遭灾。在黄河改道之前,黄河以南的大平原养育着中国总人口的几乎一半。洪泛使众多人口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人们主要向两个方向逃亡,一些人向东,进入仍旧被黄河两条河道环绕的山东半岛的高地。另一些人分三股向南迁移:一股进入长江三角洲,一股到鄱阳湖盆地,然后上溯至赣江;*后一股到了汉江流域, 进入洞庭湖盆地,然后上溯至湘江。
到公元40 年时,虽然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仍然受黄河泛滥的困扰,但中国在东汉王朝统治下完成了政治统一。自那之后,人口逐步增加,在公元140年至160年间达到5000万至5500万的高峰。在公元140年,东汉帝国统治下的人口仍旧比公元2年的西汉时期少大约800万,但是从国家今后发展的观点来看,人口在地理分布上所发生的变化更加重要。在公元2年,中国人口以压倒之优势集中在北方。到公元140年时,集中的程度已大大降低。在那个时期,黄土高原上的渭河-汾河流域减少了大约650万人,华北大平原减少了1100万人。秦岭至长江三角洲一线以南地区则增加了900万人口。湖南、江西和广东的人口增加了4倍。[27] 西南部纳入中国统辖之下,自云南通往印度的商道建立起来。帝国的南部边陲实际上远至安南(越南北部)。
但是在中国南方,比如在东南沿海,还有长江中游大湖地区周围的沼泽地带,仍有大片地区人烟稀少。山岭上丛林密布,蛮荒一片,人迹罕至。当时的中国人难以欣赏这样的景色。西汉时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淮南小山(淮南王刘安)对峥嵘粗犷景色的恐惧,诗中说“桂树长的如此浓密”,它们的枝叉“纠结缭绕”:
山曲岪……虎豹穴……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
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楚辞·招隐士》)[28]
六 豪门大族的庄园
汉朝时农民的生活极其艰辛。根据晁错的记载(公元前178年),“在夏日他们无法躲避炎热酷暑……在冬天他们必须承受严寒冰冻。一年四季没有一天能停工休息”。在东汉时期小农的生活仍旧很苦。
虽然理论上农民受到尊崇,实际上备受轻蔑,状如草木牲畜。小农的苦难来自何处呢?苦难根源显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战国时期。当封建制度崩溃之时,起初农民获得了一些自由,成为自耕农。他所耕种的田地多少归他所有。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延续多久。大地主将封建诸侯取而代之,他们兼并土地,开垦荒地,大地主应付天灾人祸的能力远非一般小农可比。
在汉朝期间富有的地主权势日大。他们成为“豪门大族”,这些新贵取代了过去的封建王侯。豪门大族以一个扩大的父系家庭为中心,此外包括很多通过政治经济关系依附其下的家庭和个人。越来越多的农民不能靠自己田地所产度日,他们发现依附有财有势的豪门大族不失为便利之举。
在东汉时期,很多大庄园面积达数万亩之阔,它们展现出何样的景观风貌呢?首先,这些大地产资源充裕,不缺劳力、耕牛、一般牲畜、种子。在一个大地主的庄园上,除了像糯小米、普通小米、稻子和麦子,还栽种数十种其他作物,包括亚麻籽、葱、蒜、苜蓿、萝卜、各种甜瓜、倭瓜、芹菜、葵菜、豆、水蓼、芥末等。树木包括竹子、漆树、桐树、梓树、松树等。[29]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设想一种高度多样化的土地利用方式。除了庄稼,还栽种种类繁多的蔬菜、水果、观赏树木。 大地主可以实验新的耕作方法,例如赵过的代田法和氾胜之的区田法;他们也能够使用像水磨那样的新机械。大庄园主富比王侯。他的宅邸有房屋数百,肥田沃土连绵阡陌,奴仆成千上万,货物车运船拉,运往全国各地。他堆满的货栈遍及全城,巨大的房屋装不下珠宝财富,山谷中放牧不下他的马、牛、羊、猪。[30]
以上的段落引自当时的文献,值得一提的是豪门大族不仅务农, 而且经商,并拥有成群结队的牲畜,数量之多,以致山谷中放牧不下。如果说的是欧洲,我们可能应设想一个豪华的乡村住宅,或者甚至一座宫殿坐落在园林环绕的景观之中,周围环绕着农庄和务农的村落。但是这幅图景不适用于中国。以上所说的乡村宅邸可能阔大而兴旺,但是一般来说在建筑上却朴实无华。家族中胸少文墨,却野心勃勃的成员住在那里经营产业。那些饱读诗书,出相入仕的成员们则成为朝廷的命官,住在京城宅邸中。
城中住宅可能雄伟壮观。还记得为了摧毁各地封建势力,秦始皇命令权贵们将府邸迁到京城中吗?汉朝延续了这个政策;不过只是豪门大族的家主们必须搬到京城之中,处于王朝的监视之下。京城毕竟是功名利禄发源之地,凡有雄心者都趋之若鹜。在城市府邸中饱读诗书的有钱士绅们可以悠闲地吟诗作画,但他们更常选择入朝做官,跻身于回报丰厚却危机四伏的政治角逐。如果不幸失去朝廷欢心,这位官员可以乞假还乡,不失体面地过着道家文人的日子。同样,当内乱发生,儒家官宦自然而然向往乡村中的道家风景。就此而言,仲长统(公元180 年—220 年)的白日梦并非绝无仅有: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布。林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31]
八 佛教对景观的贡献
大分裂时期也是文化创新的时代。内部纷争和五胡乱华震撼了儒学思想体系和帝国官僚机制。这个时期*重要的创新是佛教,佛教对华夏文化和景观的影响源远流长。中国*早的记载说佛教僧众团体在长江入海口附近,时间是公元65年。*早关于佛寺和佛楼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190年。这片建筑包括一座两层的佛塔,上面立着的塔刹有9层青铜相轮,屋顶覆盖的长廊可以容纳3000人。[39] 在公元3世纪时佛教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广得人心,在战乱割据的土地上迅速传播。到4世纪初叶,西晋王朝的大城洛阳以拥有42座佛塔寺庙为荣。在突厥人所建立的北魏王朝统治下(386年—535年),佛教僧侣的数量在中国北方达到200万人。在中国南方,佛教传播可根据寺庙的增长略见一斑,以下是在迅速更迭的各朝各代寺庙的数目。[40]
历史 中国史 通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