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河流故事:流淌的江河博物馆
成都河流故事:流淌的江河博物馆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编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20107450 定价:68.0 出版时间:2018-06-01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成都平原河流概览 /陈渭忠 /064
岷江水系 /064
岷江干流 /064
都江堰水系 /072
外江水系 /072
内江水系 /075
城区水系 /084
消失了的河流 /092
沱江水系 /094
沱江干流 /094
成都河流古迹遗踪 /陈渭忠 /098
成都古桥 /098
成都古渡 /105
成都古堰 /106
成都古湖池 /109
西蜀三湖 /111
成都古井 /112
4 历史风烟中走出的河流故事
司马相如与琴台路、驷马桥 /120
诸葛亮与万里桥 /121
房琯与房湖 /122
杜甫与草堂、浣花溪 /123
冀国夫人与百花潭、龙爪堰 /124
薛涛与望江楼 /125
李德裕与新繁东湖 /126
侯继图与大慈寺、解玉溪 /127
花蕊夫人与摩诃池 /128
苏轼与三苏祠 /129
席旦、席益疏淘金河 /130
赵抃、陆游与罨画池 /131
马可·波罗与锦江 /132
蜀王府与御河 /133
杨升庵与新都桂湖 /134
谭纶与金河 /135
年羹尧与府河、少城 /136
宪德、项诚治理金河、御河 /137
安洪德与安顺桥、安公堤 /138
丁宝桢与都江堰 /139
5 那年那月 我家就在河边住
熊达成与“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朱巨光、陈渭忠 /146
贝西·达蒙与活水公园/张承昕 /148
“河流爷爷”陈渭忠/华桦 /150
(以下故事署名见文章)
岷江上游守水人 /152
水穿磐石种菜人 /154
柏条河边女子护水队 /156
艺术家明浩、建军和“水系计划” /158
巡河护河,一群人的浪漫 /160
龚阿姨:绘制记忆的地图 /162
诸葛井的玄龙门阵 /164
三洞桥雅集旧事 /166
府河上的乌篷船 /167
金河往事知多少 /168
长顺中街的水桩 /169
青石桥,多少文化的记忆 /170
东湖:沙石公司的水凼凼 /172
南门大河耍水记 /174
水井坊的近代史 /176
沙河边的份子酒 /178
锦江:让我拍摄了大半生的河流 /179
府南河通走记 /182
6 生态家园江河畅游
亲近河流 边走边看 /华桦 /190
亲近河流 认识湿地 /陈渭忠、华桦 /203
亲近河流 寻访古镇 / 华桦 /216
亲近河流 观鸟观花 /254
成都观鸟:追逐飞羽的美丽 / 沈尤/254
在河边,与花花草草相遇 / 卢泽明/260
成都河流大事记
后记 /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292
《成都河流故事》参考文献 /294
附:成都平原水系全图(2018年版)
附:岷江流域——一座流淌的无墙博物馆
成都河流故事:流淌的江河博物馆 节选
**章 河流历史 一部社会发展史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山海经·海内经》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官、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
是以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违非得失之质也,是以无不满,无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故曰水神。
是故具者何也?水是也。万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为之正。具者,水是也,故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
——《管子.水地第三十九 》
从大禹治水到成都府南河综合治理,从城区河流治理到环城生态带建设,时光跨越四千年。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找寻久远与现代、传统与现实的河流 给我们的启示;追寻我们和河流,几千年不变的亲密;更期盼,自然的河流,回归它本来的奔腾……
成都平原治水历程
陈渭忠
一部成都水利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成都文明史。
已故水利专家熊达成先生把这部历史精辟地概括为16个字,称成都“因水而兴,因水而荣,因水而困,因水而发”。“因水而兴”是指古蜀开明王朝治理成都平原水患后,成都因治水而兴起;“因水而荣”是指李冰建都江堰,穿成都二江,后经历代不断发展,促进了成都的经济繁荣与文化昌明;“因水而困”是指近代水利文明的失落和困扰;“因水而发”是指当代对水利文明的振兴和发展。
因水而兴
成都平原具有悠久的治水历史。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从西蜀开始,《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开创了向东分洪的格局。3000多年前古蜀开明王朝,继承了大禹治水的理念,沿用向东分洪的治水格局,疏淘毗河,整治府河,凿宽金堂峡,全面治理成都平原的洪涝灾害。
成都平原因水而兴,还有赖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成都平原近代考古发现,大量史前城址都分布在河流故道周围,4000多年前,古蜀国已经开始有了国家的雏形。有耕地就需要兴修水利工程来疏通河道筑堤防洪,有城池就需要通过治水保护聚落免受水患。
为了适应治水的需要,古蜀的都城,从郫邑迁徙到新都,再由新都迁徙到广都,再由广都迁徙到成都,历2000多年,城名未变,城池未改,沿袭至今,成都因治水而兴起。
因水而荣
创建都江堰。秦灭蜀后,以蜀地为蜀郡,秦昭襄王晚期,蜀郡太守李冰创建都江堰、修建渠首工程的同时,“穿二江成都之中”。西汉司马迁《史记·河渠志》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冰乃拥江作堋。穿郫江、捡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两部记述都江堰*经典的著作都把“成都二江”置于显要的位置,这是因为渠首工程与成都二江是都江堰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渠首工程,都江堰怎能化害为利?没有成都二江,都江堰又如何润泽天府?成都由此因水而昌盛繁荣。
历史 历史知识读物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