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研究(第十一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乡村研究(第十一辑)

中国乡村研究(第十一辑)

作者:黄宗智 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076-1

定价:45元

出版时间:2014-1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 农业创新系统 价值链 集体资源管理
 
遗嘱与当代华北乡村家产制的变迁
——财产自由处分和赡养的再结合
搜狐网编辑 杨龙
摘要:本文利用河北省李镇20 世纪90 年代至今的司法所档案,及对《中国农村惯行调查》所载的其中一个村庄——侯家营村的六次回访调查。借助档案中的遗嘱文书、问答记录和田野材料,考察了遗嘱继承在当代华北乡村的逐渐生成,以及遗嘱—赡养的结合。遗嘱文书显现出父母对财产自由处分的形成,而问答记录恰好提供了审视遗嘱生成背后的赡养问题,田野材料则为两者的连接提供了背景材料和相关事实,显示了遗嘱(财产自由处分) —赡养的相互勾连这一全新的经验事实,遗嘱—赡养的结合又进一步证实了村民普遍将赡养作为财产继承的前提。
遗嘱代表着不同于清代和民国时期乡村的财产处分和继承形式,但是它却与赡养极好地结合在一起。民国至今,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变迁,法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财产继承上不变的是,财产和赡养的紧密缠绕关系。这既不能为继承习惯延续一说所概括,也不能被现代的“个人财产权”所解释。至于其未来变化的趋势,还有待于材料的进一步挖掘和持续的观察。
关键词:遗嘱 财产处分自由 财产—赡养 华北乡村
 
 
 
 
 
 
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悖论与社区成员权问题:以台州
“市区农村”为例
中共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委党校 潘学方
 
摘要:非耕者不得有其田是农村集体所有制的逻辑起点,由农村社区全部人口享有地权违背了集体所有制原则,但这恰恰是集体所有制逻辑运行的结果。市区农村是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向城市的一个过渡,市区农村村民基本上不再务农,但仍然享受丰厚的土地利益;享有土地利益,不是由于贡献、不是因为努力、也不是劳动和生存需要,而是基于血缘和姻缘的社区成员权。农地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和农
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是社区成员权仍然存在的结果。从耕者有其田到村民与社员的合一,再到户籍决定社区成员的身份,户籍成了社区成员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这道防线被要素的自由流动冲得只剩下断壁残垣了。如此,社区成员权的持续如何可能?
关键词:非耕者不得有其田农业劳动社区成员权市区农村户籍在本村
 
家庭化——后毛泽东时代儿童福利体系新发展
美国克拉克大学 安陶著
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 李隽旸译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福利事业体系经历了彻底的改革。从20 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弃婴和从农村进入城镇地区的流浪未成年人数目再次急剧增加,现有的国营儿童福利机构体系面临严峻挑战。针对这一挑战,中国民政部门采取了多元化政策,重点依靠地方试点与创新。民政部门倡导社会福利工作“社会化”,倡导政府与社会团体、普通家庭共同照料高危儿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福利体系工作的“社会化”并未导致服务私有化,也没有导致国家退出这一工作领域;相反,社会福利工作的“社会化”引导政府与非政府行为体系创建了一种新型合作关系,来共同照料需要救助的儿童。自毛泽东时代结束以后,社会福利体系也经历了一种范式转变,相关工作原来以机构为基础,现在逐渐转向以家庭为中心,用亲情为需要救助的未成年人提供温暖与爱。
关键词:儿童福利 孤儿照管 弃婴 流浪儿童 社会化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考”
清华大学法学院 屠凯
 
摘要:本文研究了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历史过程,在与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和自由民族主义等学说的比较中,揭示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些特征。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并非“民族文化自治”或者“高度自治地方政府”:它照顾少数民族的文化心理意识,但并不是处理民族文化事务的专门机构;它划分出拥有一定自治权力的地方行政区域,但不能依照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由当地占有人口优势的某一个民族垄断自治权力,不能形成由民族干部、知识分子控制的所谓“民族化”政权机关。只有认识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独特性,才能正确推动它继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 土家族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 自由民族主义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86

开 本:16开

字 数:330千字

中国乡村研究(第十一辑)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社科图书 学术文化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