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研究(第十一辑)
中国乡村研究(第十一辑)作者:黄宗智 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076-1 定价:45元 出版时间:2014-1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关于本书
本书为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结集。本辑收入有关乡村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论文10篇,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中国乡村的历史与现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现实借鉴意义。“家庭农场”“合作社”是本辑《中国乡村研究》的主题,黄宗智的《“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高原的《大农场与小农户:鲁西北地区的粮食生产》、杨嬛等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功能与多样性变迁环境中发展现状探讨》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而作的文章。此外,本辑还涉及中国经济腾飞原因的分析、遗嘱与家产处分的关系、儿童福利体系发展等议题,这些文章资料充实、内容丰富、分析深入、可读性强,是研究农村问题的重要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中国乡村研究》始终保持学术上的高品位和高质量,刊发了大量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研究中国乡村的学术性论文、研究报告或著作评论,其中一些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等全文转载,引起良好的学术反响。《中国乡村研究》已于2014 年1 月25 日收到正式通知“被收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来源集刊。《中国乡村研究》的作者群涵盖中外相关学界,既有论著甚丰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如陈春声、董磊明、龚启圣、行龙、贺雪峰、景军、李怀印、刘志伟、卢晖临、彭玉生、秦晖、仝志辉、王跃生、吴重庆、夏明方、薛涌、阎云翔、应星、岳谦厚、张静、张小军、折晓叶、周飞舟等,也包括一些崭露头角的学术新锐,为推动中国乡村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双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跨学科的深入研究,作出了为学界称道的贡献。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任何工业化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下中国正处在这个转型时期。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政府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目前全国各地确权登记正在进行,而学界关于“家庭农场”“合作社”的讨论从未停止。这也是本辑《中国乡村研究》的主题,黄宗智的《“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高原的《大农场与小农户:鲁西北地区的粮食生产》、杨嬛等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功能与多样性变迁环境中发展现状探讨》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而作的文章。
主编简介
黄宗智(Philip C. C. Huang),男,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历史系教授(1966-2004年),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rn China 创刊编辑(1975年至今),《中国乡村研究》(Rural China)创刊编辑(2003年至今)。主要著作有农村社会经济史的三卷本——《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2000、2004、2009年再版;英文版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版;2000、2006年再版;英文版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和《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以及法律史的三卷本——《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2007年再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增订版)、《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2007年再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增订版)和《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014年增订版),以及《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目录
中国经济:历史与理论
中国经济转轨的真实起源 裴小林
无政府主义与乡村建设运动
无政府主义思想与乡村改造的实践回顾——从消去的无政府主义提取当代价值 王海侠
农村宗族文化
皖南乡村的宗族文化变迁 唐宗力 程名
中国的“家庭农场”及其未来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黄宗智
大农场与小农户:鲁西北地区的粮食生产 高原
农村合作社
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功能与多样性:变迁环境中发展现状探讨 杨嬛、Cees Leeuwis、Rico Lie、宋一青
中国农村的财产法
遗嘱与当代华北乡村家产制的变迁——财产自由处分和赡养的再结合 杨龙
村庄社区
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悖论与社区成员权问题:以台州“市区农村”为例 潘学方
儿童福利
家庭化——后毛泽东时代儿童福利体系新发展 安陶著 李隽旸译
中国的少数民族
湘西土家族苖族自治州成立“考” 屠凯
精彩节选
中国经济转轨的真实起源
瑞典隆德大学经济历史系 裴小林
摘要:中国在20 世纪50 年代选择了斯大林发展战略,将全国的农业剩余集中到国家财政再转化为国家投资,制造出一个投资集中在重工业、大量剩余劳动力集中在农业和中间存在着轻工业投资及消费品空白的二元经济结构。从1979 年开始的提高国家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农业剩余从国家财政向农村剩余劳动力反向回流,使他们得到了购买重工业投资品的资金,从而使乡镇工业的就业和产值规模迅猛扩张去填补轻工业的发展空白,所以是农业剩余的反向回流在把改革前的不平衡经济结构扭转向平衡时引发了中国的经济起飞。这一反向回流的实质是中国改革前的投资来源(占GDP的33%) 被改革前转移农业剩余的计划体制渠道进行了大规模的宏观再配置。它说明中国的改革是宏观起步的存量改革,而林毅夫等人主观臆想的“微观起步,增量改革和市场把增量资源配置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国转轨模式”颠倒了历史。它也说明中国是在其人口仍旧以农村人口为主时就放弃了斯大林发展战略,所以中国的经济转轨能从一场迅猛的农村工业化浪潮开始。但这种浪潮不会在苏联和东欧国家出现,因为它们的人口主体在它们开始放弃斯大林发展战略时已经城市化和工业化了。
社科图书 学术文化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