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小说综论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五四小说综论

五四小说综论

作者:林荣松 著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334-5958-1

定价:40.00

出版时间:1996-0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按照章太炎的说法,革命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持。对多数五四作家而言,家庭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道德勇气的缺失和理性力量的不足。鲁迅生活于三代同堂的旧式大家庭,早年作为长房长孙享受着家人的宠爱,感受着家庭的温情。然而,“长兄如父”的重压,包办婚姻的无奈,家族长辈的欺压,被称为“乞食者”的境遇,对鲁迅刺激很深,成为一种精神创伤伴随他的一生。可以说,家庭地位的骤然跌落以及由此导致的世态人情“暖”与“冷”的巨大反差,是鲁迅洞察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鲁迅透视现实的一个焦点。郁达夫的家庭体验同样刻骨铭心。他曾以“悲剧的出身”作为自传题目,最深的童年记忆“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紧逼着我”。(郁达夫:《悲剧的出身──自传之一章》,《人世间》,193412月第17期。)这不仅使他从小体弱多病,而且养成孤僻纤敏的性格。留日饱受民族歧视、归来接连四处碰壁的严酷现实,极大地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也进一步激化了他的家庭矛盾,“为家庭的问题缠绕的不清楚”。(郁达夫:《茫茫夜》,《时事新报·学灯》,1922622。)孝母、爱妻、育儿的责任无法回避和推卸,又苦于无能为力,这种物资与精神的双重折磨,直到多年之后仍使他不时陷入自危心惊的境地。

传统伦理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其现代存在形态是相当复杂的,给予简单的评判既不可能也无意义。五四时期许多激烈批判传统伦理文化的人,还很难摆脱意识深处的文化本能,基本上仍生活在传统的规范之中。五四作家在家庭问题上不乏切身体验与真切认识,许多人本来就以贰子逆臣的姿态走出封建大家庭,又不得不生存于依然弥漫着封建性的社会空气中。他们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代知识者,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代知识者。因而,一方面对旧式家庭在情感上是认可的甚至依恋的,另一方面又不满于这种家庭乃至于成为叛逆者。他们的文化教养连同整个生命都被历史分割着,这几乎是五四作家共同的心路历程。

 8/9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社科图书 学术文化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