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

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

作者:索有瑞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30282446

定价:148.0

出版时间:2010-09-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 节选

《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是我国**部关于白刺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的专著,全书分为6篇24章,涉及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与野生白刺资源群落特点、利用原则和管护措施,白刺的分类概况、生理及生态学特性与栽培技术,白刺成分的系统研究,白刺的功能作用,白刺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技术途径、系列产品开发技术及生产工艺,柴达木盆地白刺产品开发实例等内容。《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是作者对近十几年来从事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成果的系统总结,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的专著,可读性强,使用性广,可供从事白刺、沙棘、枸杞等沙生植物和我国各地野生浆果研究开发的科研工作者、企业技术人员,以及植物学、农、林、园艺、轻工、医药与食品、生物化学、植物化学、食品科学、植物资源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 相关资料

插图:4)果实和胚珠发育中的淀粉变化胚珠发育早期,子房中轴和胎座处有丰富的淀粉。雌配子体发育时期,中轴及胎座处的淀粉几乎完全转移到珠柄和珠被细胞中。果壁中始终未观察到淀粉。此外,果实发育早期,花柱通道组织细胞中也有丰富淀粉。胚珠中始终有三个明显的淀粉分布区:①珠柄淀粉区;②内外珠被淀粉区;③珠心淀粉区,主要集中在合点端珠心组织中。2.种子的发育1)种皮的形成白刺胚珠的外珠被为三层细胞,内珠被为两层细胞,在心形胚期之前,内外珠被变化很小;鱼雷形胚早期,外珠被的中层细胞开始退化解体,内珠被的两层细胞拉长而变扁平。之后,外珠被外层细胞表面发育角质层,内珠被细胞进一步拉长。在种子接近成熟时,外珠被外层细胞外壁明显角质加厚,并略为拉长,大液泡占据细胞腔,珠心最外层细胞也拉长,并发生壁的加厚,参与构成种皮,所以成熟的种皮由外珠被、内珠被和最外层珠心细胞共同构成。2)珠心的发育,承珠盘结构及珠孔塞白刺为厚珠心,具有较为发达的珠心组织,在雌配子体、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中,珠心细胞逐渐降解而作为营养物质被利用。在成熟种子中最外层残存的珠心细胞作为种皮的最内层细胞,合点端的珠心组织部分残存,这些细胞强烈液泡化,几乎无细胞质,仅保留网络状的细胞壁。卵受精后,合点端外侧珠心细胞开始积累脂类物质,发育成承珠盘。到心形胚期,发达的承珠盘包围整个合点端,细胞内由于累积脂类物质而与周围细胞明显相区别。到鱼雷形胚后期,承珠盘细胞完全栓化。在鱼雷形胚后期,珠孔端的内珠被细胞也栓化形成珠孑L塞,种子成熟时完全封闭了珠孑L。3)成熟胚的结构及子叶发育过程的组化变化成熟胚为典型的双子叶胚,在鱼雷形之前,子叶细胞中未观察到贮藏淀粉,鱼雷形之后,开始积累淀粉,随后出现贮藏蛋白质,淀粉相对减少。胚接近成熟时,子叶细胞充满蛋白质颗粒,而在根冠细胞中却含有大量淀粉粒。

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 作者简介

索有瑞,男,生于1960年7月,天然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分析化学、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传统藏药现代化改造和特色保健食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85~1986年期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等荣誉称号。1997年中国科学院特批为研究员;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得青海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获得青海省优秀专家称号;2008年获得卢嘉锡优秀导师奖和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支青”工程项目、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多项研究课题,主持完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财政部西部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产业化项目。2007年主持完成的成果“柴达木盆地白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并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30项,申请发明专利29项,已授权14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90余篇。

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自然科学 生物科学 植物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