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政治抉择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国政治抉择

大国政治抉择

作者:陈士富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10068091

定价:40.0

出版时间:2008-02-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二)西欧国家民主政治有其自身缺陷
(三)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第五章 日本和印度的政治发展进程及主要特征
一、日本的历史演变和政治发展进程
(一)日本的历史演变
(二)明治维新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三)日本有史以来所发动的几次大的对外侵略战争
(四)日本的思想和文化传统
(五)日本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六)对现代日本政治的分析和看法
二、印度的历史演变和政治发展
(一)印度的历史演变
(二)印度的人文环境
(三)印度的政治制度
(四)印度的军事和对外政策
(五)对印度政治的分析与评价
第六章 中国政治发展进程和未来变化
一、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一)传承不断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近代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二、中国传统思想的形成和影响
(一)“神权”和“皇权”至上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
(二)儒家思想影响*为深远
(三)维护国家统一思想占有突出地位
三、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一)效仿西方民主未能成功
(二)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和发展进程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四)积极推进政治改革与创新,确保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不断推进思想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主流思想体系
(二)不断推进政策制度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引导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四)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提升中国国家综合实力
第七章 美国等西方国家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比较分析
一、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价值观比较分析
(一)西方国家思想观念的本质特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本质特征
(三)中国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观念比较
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比较分析
(一)社会财富占有形式的不同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本质区别
(二)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更加积极有效
(三)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效益更好
(四)“民主选举”问题西方国家多于中国
(五)实行什么样的政党体制关键是看执政效益
(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独特优势
(七)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分歧所在
三、世界大国兴盛衰败的主要因素
(一)世界大国兴盛的主要因素
(二)世界主要大国衰落的主要教训
(三)应设法避开和灵活应对西方国家的挑战,把握发展机遇
主要参考文献

大国政治抉择 节选

**章 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进程和发展趋势
  关于对政治概念的理解,长期以来,一直有诸多解释。世界公认的现代政治学权威工具书——《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关于政治概念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是一致的,即政治是经济的上层建筑,亦分制度的上层建筑和观念的上层建筑。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以后,政治是*高层次的社会管理活动,是指人们获取、利用、影响公共权力以分配利益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行为、关系的总和,即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其中政治制度是主体,而以政治制度为基础形成的政治观念对社会政治发展进程又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主要特征
  人类社会发展是按照集中(人类起源于高度单一的原始群)走向分散(人类社会地域化原始部落的出现),然后又缓慢向高度集中(社会集团、国家、国际社会、天下)这样一种线性趋势发展的。人类历史已经出现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一)原始社会的发展进程
 原始社会从原始群的形成开始,是人类历史上*早的社会。考古发现和大量史料显示,地球产生于大约46亿年前,生命产生于大约33亿年前。大约在3000万年前就出现了*早的猿类动物。它们虽为林栖动物,但身体已成为半直立状态。从新生代中新世(1200-2500万年前)到上新世(300-1200万年前)后期,是从猿向人转变的过渡阶段。在30万年前至300万年前间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血缘家族”开始形成,这是人类社会出现的**种社会组织形式。“血缘家族”内部已经形成一些大家认同并共同遵守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规矩,家族内部生活相对比较有秩序。人类在“血缘家族”时期分为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两个时期。大约5万年前人类种族开始形成。人类学家将人类分为三大种族,即亚美人种或蒙古利亚人种(黄种)、欧罗巴人种(白种)和澳大利亚一尼格罗人种(黑种)。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这时动物驯养、植物栽培已经相当普遍。
  从公元前5000年前后进人金石并用时代至铁器时代,人类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犁耕农业开始代替锄耕农业,大规模的游牧部落开始出现,人类**次社会大分工发生,畜牧业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在**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男子成为犁耕农业和畜牧业的主要生产者,妇女从事的家务劳动逐渐居于次要地位,男子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于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公社形成,夫妻关系开始从对偶婚姻向一夫一妻制过渡,女子嫁到丈夫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制造,如生产工具制造、纺织、酿酒、榨油、建筑等开始独立进行,于是人类第二次大分工发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原始社会的人类共同劳动、由长者或健壮者平均分配生活必须品,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平等、自由、相互帮助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有了剩余产品,于是发生氏族或部落之间的战争,人们为了扩大再生产,不再杀死战俘,而将战俘和无力偿还债务者当做奴隶,专门从事苦役般劳动。自此,人类社会开始从原始社会向有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发展。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政治军事 政治 世界政治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