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

作者:陈涛

开 本:01

书号ISBN:9787101059342

定价:19.0

出版时间:2007-12-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治阶级内部以及对立阶级之间乃至人与人关系的手段,
目的在于维护和加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谐调社会各
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在当时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总之,《晏子春秋》所表现的“重民”“民本”思想以及
晏子的一系列经世致用的主张,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
根本利益,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一些愿望和要求。因此,
《晏子春秋》是先秦诸子中一部重要的著作,而晏子作为
人治社会“贤相”的代表,其思想主张在今天也仍有一定
的借鉴作用。
    三、关于《晏子春秋》的版本
    史书中*早提到《晏子春秋》书名的是《史记·管晏
列传》:“太史公日:‘吾读管氏《牧民》《山高》……及《晏子
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惜乎语焉不详,连篇数亦未言
及。刘向《叙录》称所见内库所藏及太史所藏共三十八
篇,八百三十八章。删除重复的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
章,定为八篇二百一十五章。经刘向整理、编辑之后,《晏
子春秋》才得以完整的面目流传下来。刘歆《七略》谓
“《晏子春秋》七篇”,《汉书·艺文志》谓“《晏子》八篇”,或
称《晏子春秋》,或称《晏子》,当是一书二名;或言七篇,或
言八篇,当是分、合《外篇》使然。元刻本共八卷二百十五
章(当为明活字本之祖本),至清初已亡佚。明代出现了
活字本及一批刻本,较有影响者如明活字本(商务印书馆
曾据以影印)、绵眇阁本(为《四库全书》所收,内篇分《谏
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
上、下二篇,与《汉书·艺文志》八篇之数相合)、归有光评
本(即《百二十子》本,不分卷)。清代主要有经训I堂本(八
卷,孙星衍刊),指海本(七卷,钱熙祚校刻)。清代以后出
现了一批校注本,如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文廷式《晏
子春秋校本》、近人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收入《诸子集
成》),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本书原文以明活字本及孙星衍刊经训堂本为主,校
以其他旧刻本,并参考诸家校说及类书所引,反复比较,
择善而从,以期使之尽可能接近于原貌。
    作者
    2007年10月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
    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
    晏子关于臣子侍奉君主“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的回答看似有悖常理,实则隐含真理:臣子的话如果
  被采纳,君主终身都不会遇难,臣子怎么会为君主殉
  死?臣子的谋略如果被听从,君主终身都不会出亡,
  臣子怎么会为君主送行?所以,忠臣能给君主献良
  策,而不与君主一起陷于死难境地。
景公问于晏子日:“忠臣之事君也何若①?”
晏子对日:“有难不死②,出亡不送。”
注释:
①事:侍奉。
②有难不死:指君有难,臣不死,即臣不殉君难。下句“出亡
  不送”指君出亡国外,臣不送行。
译文:
    景公向晏子问道:“忠臣怎样侍奉君主?”
    晏子回答说:“君主遇难不为他殉死,君主出亡不为他
送行。”
    公不说,日:“君裂地而封之①,疏爵而贵之②,
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
    对日:“言而见用③,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
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
死之,是妄死也④。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
也。故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⑤,不能与君陷
于难。”
译文:
    景公不高兴地说:“君主分割土地封给臣子,分封爵位让
臣子显贵,君主遇难却不殉死,君主出亡却不送行,这可以叫
做忠吗?”
    晏子回答说:“说的话如果被采纳,君主终身都不会有
难,臣子怎么会为君主殉死呢?计谋如果被听从,君主终身
都不会出亡,臣子怎么会为君主送行呢?如果说的话不被采
纳,君主有难,臣子为君主殉死,这是白白地送死;计谋如果
不被听从,君主出亡,臣子为他送行,这是虚伪。所以忠臣能
给君主献出好的计谋,不能跟君主一起陷于死难的境地。”



晏子春秋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