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启示录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孙子启示录

孙子启示录

作者:江澜 译注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7246510

定价:29.8

出版时间:2009-05-01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用这样的大军去作战,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困锐气挫伤。攻城会耗尽力量,长期作战,必然会使国家经济发生困难。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军力耗尽、经济枯竭,其他诸侯国就会乘机进攻。那时,即使有很高明的人,也想不出什么挽救的办法了。所以用兵打仗只听说宁拙而求速胜的,没有见过求巧而久拖的。战争长期拖延而对国家有利者,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因此,不懂得用兵的人,就不能完全懂得用兵的方法。
善于用兵的人,不会再次征集兵员,不会三次运送粮食,武器装备都从国内取用后,粮食在敌国就地解决,这样军用补给就可以满足了。
国家因用兵而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远道运输;远道运输就会使百姓贫困。靠近军队的地方物价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百姓财富枯竭;财富枯竭,国家就会加征赋役。军力耗尽,财力枯竭,因而国家空虚。百姓的财物,耗去了十分之七;公家的资财,由于战车损坏,战马疲病,装备、兵器的损耗,辎重车辆的损坏,耗去了十分之六。
因此聪明的将帅一定从敌国补给粮草,因为吃敌人一钟粮食,可以抵得上国内运来的二十钟,用敌人的一石饲料,可以抵得上国内运来的二十石。
想让士兵争先冲锋杀敌,就要激起他们对敌人的愤怒;要想夺得敌人资财,就要用财货奖赏士卒。所以在车战中,凡缴获敌人战车十辆以上的,要奖赏*先夺得战车的士兵,并更换战车上的旗帜,混合编入我方车队之中,对俘虏来的士兵要给予善待和使用,这就是人们所讲的战胜敌人而使自己强大。
因此用兵贵在速胜,而不宜久拖,善于作战的将帅,是掌握人民生死命运的人,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北(魏)大(夏)之战
北魏与大夏统万城之战,发生于我国历史上东晋十六国时期。当时,我国南方为东晋政权统治,北方却出现了众多的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建立的独立割据政权。北魏与大夏便是这些众多的割据政权中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在这些割据政权中,北魏由于能够接受汉族的先进技术与文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从而逐渐强大起来。北魏在将自己的势力向南发展、推进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统一北方。
公元427年发生的北魏与大夏统万城之战就是北魏为统一北方而发动的。在这次战争中,鲜卑族北魏主拓跋焘对于孙子“兵贵胜,不贵久”的作战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面对所要攻打的统万城,指挥果断灵活,避免了陷入旷日持久、进退两难的境地,较好地完成了这次攻坚战,推动了北方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进程。
大夏国建立于公元407年。当时,北方已有南燕、后燕、北燕、北凉、北魏、后秦等独立的割据政权。夏主赫连勃勃是匈奴族人,在建夏之前,曾经投奔后秦的高平公破多罗没奕干(鲜卑族),谋得后秦骁骑将军的官职,并被没奕干招为女婿。后来,赫连勃勃以在高平打猎为由,阴谋袭杀了岳父,将其领地及手下并为自己的势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夏国。赫连勃勃建国后,没有将高平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而是以流动袭击的办法蚕食后秦疆土,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不久,东晋刘裕灭了后秦,赫连勃勃趁势占领了后秦岭北各郡县、军事重镇和戍所,夺取了长安,在较强的军事力量支持下,其统治权得到了巩固与发展,成为北魏的劲敌,阻碍着北魏对西北地区的统一。
赫连勃勃在其统治得到巩固,疆土逐渐扩大的基础上,决定将其国都定在统万城(在今内蒙乌审旗南白城子)。公元413年,赫连勃勃征发岭北胡汉各族人民十万人修都统万城。他驱使人们用蒸熟的土筑城,完成后他用铁锥刺土,如果刺进一寸,就杀掉筑城的人。在他的暴力与高压下,统万城筑成后非常坚固,其“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墙五仞,其坚可以砺(磨)刀斧。”赫连勃勃妄图以此坚城抵御外族侵略,延续其残暴的统治。
北魏政权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于公元386年,那时,后燕是当时黄河流域*强大的国家,北魏则处于后燕势力的包围之中,北魏通过与后燕的多次艰苦作战,削弱了后燕的势力,使自己逐渐强大起来。北魏统治者注意军事与生产双管齐下,稳定其统治范围内的农业经济,吸取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知识,重用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而发展成为一个较强的政权。公元396年,北魏攻占了后燕重镇晋阳、常山、信都、中山,给后燕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不久,后燕灭亡,北魏开始进一步实施其统一北方的计划。公元425年8月,夏主赫连勃勃病死,诸子争位,互相攻战。次年,赫连昌争取到王位继承权,但大夏内部矛盾更为尖锐,北魏便乘此机会发动了灭夏之战。
公元426年9月,北魏主拓跋焘命大将奚斤率兵五万,攻夏之蒲阪(今山西永济西),进袭关中、长安(今陕西西安);自己亲率骑兵两万出平城(魏都,今山西大同市),渡黄河袭击统万城。夏主赫连昌率军迎击,战败退回城内固守。魏军分兵四掠,驱牛十余万,掳夏居民万余而归,作了一次试探性的战略进攻。
这年12月,魏军南路奚斤率军夺取了长安。次年正月,赫连昌派其弟赫连定领兵二万南下,企图夺回长安,恢复关中。两军相持在长安附近。魏主拓跋焘乘夏军兵力被牵制在关中的有利时机,决定动用近十万大军再次袭击统万城。5月,拓跋焘率军西进,以三万骑兵为前驱,三万步兵为后继,三万步兵运送攻城器具。北魏军从君子津渡过黄河,至拔邻山(今内蒙杭锦旗境内)筑城休整,原附属于夏的今内蒙南部与陕北地区各族游牧民族首领纷纷降于北魏。这时,北魏主拓跋焘改变步、骑兵齐进的原进军计划,决定率轻骑三万以*快的速度直抵统万城,然后诱敌出战,将敌人消灭。对这一决定,拓跋焘部下有所不解,他们认为统万城坚固,敌军必定固守城内,三万骑兵先驱到达不足以攻破坚城,*好还是等步兵到达后,带上攻城战具,再行往攻。拓跋焘解释说:“用兵攻城,在军事上是下策,是不得已才用的。现在若等步兵,攻具齐备,再去攻城,敌军见我势众,必然据城固守,不敢出战,我军攻城不下,旷日持久,食尽兵疲,外无所掠,反而会形成进退两难之势。因此不如现在以轻骑直抵城下,敌人见我军步兵未到,意必松懈,我再以疲弱示之,诱其出战,必能一举歼敌。再则我军之所以适合采取轻骑决战,以争取速胜,还因为我军离家两千余里,又隔黄河,粮草运输困难。以现有的三万骑兵攻城虽不足,而决战有余。”拓跋焘说服了部队,遂督军前进。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奇门奇悟     下一篇:韩非子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