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南怀瑾大师讲佛学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听南怀瑾大师讲佛学

听南怀瑾大师讲佛学

作者:陈璋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10044994

定价:32.8

出版时间:2010-09-01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听南怀瑾大师讲佛学 本书特色

聆听国学大师的精言妙语
  感悟温慰无比的人生智慧
  南怀瑾先生对佛学有独特的体悟,对人生之道更有深刻的体会。听南怀瑾大师讲佛学,会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让我们的精神更加饱满。在世俗之中摆脱一点俗气,在闲暇之际可享受一份逍遥。得意之时可让我们淡然,失意之时可让我们泰然。它是一副清凉剂,如汩汩清泉,流进你我的心田;它也是一副镇静剂让我们在熙攘的世界中保持心灵的澄澈。

听南怀瑾大师讲佛学 内容简介

南怀瑾先生一生涉猎极广,对诸子百家、拳术剑道、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都有研究,并深得其精髓。南怀瑾先生被人们尊称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佛学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有影响的人物”。
  南先生一生著作甚丰,已出版专著30余种,本书是从其佛学专著《中国佛教发展史》、《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药师经的济世观》,《楞伽大义今释》、《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中撷取的对佛学经典的一些参悟,并结合古今中外的例证,指导人们正确地修身养性,让我们在、领悟佛学精粹的基础上,对人生智慧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听南怀瑾大师讲佛学 目录

**章 开悟——南怀瑾大师的人生觉悟课
 1.自助而后佛助
 2.带着一颗佛心看世界
 3.修行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
 4.相信自己,求佛就是求己
 5.努力做好自己,静待机遇
 6.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7.放开怀抱去接受他人
 8.珍惜因由,就会获得善果
 9.定力来源于对自我内心的坚持
 10.懂得做人,才能够真正接近佛法
 11.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12.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3.没有经历难说真正懂得
 14.万般烦恼皆因心动

听南怀瑾大师讲佛学 节选

《听南怀瑾大师讲佛学》,本书是从其佛学专著《中国佛教发展史》、《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药师经的济世观》,《楞伽大义今释》、《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中撷取的对佛学经典的一些参悟,并结合古今中外的例证,指导人们正确地修身养性,让我们在、领悟佛学精粹的基础上,对人生智慧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听南怀瑾大师讲佛学 相关资料

英国有句谚语,叫做“上帝会帮助那些懂得自助的人”。其实佛家也早已存在类似的说法,南怀瑾先生就曾经说:“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说一个人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这才是学佛的真精神。如果说去拜拜祈祷一下,那是迷信的做法;想靠佛菩萨保佑自己,老实说,佛不大管你这个闲事,佛会告诉你保护自己的方法。这一点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一样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后天助。自助而后人助。换句话说,你自助而后佛助。如果今天做了坏事,赶快到佛菩萨面前祷告,说声对不起。希望佛会就此赦免了你,那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人们今天笃信佛法,是希望从佛的口中寻求自我解脱的方法,而不是庇护。就像蹒跚学步的孩子,你不可能指望永远在别人的搀扶下行走,只有自己努力学会行走的方法,你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现实中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把好逸恶劳的恶习发挥到了极致,总想着天上能够掉馅饼,最好能直接落在他嘴里,连伸手的力气都不用花。这种人浑浑噩噩,没有自信,也不主动去追求想要的东西,仅仅希望依托他人的力量来谋求幸福。这种依赖心理,就是目前很多人信佛的原因——依赖佛祖来保佑生活。事实上,那些不懂得自助的人,在生活中将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都视为佛祖的再现。他们所崇尚的,其实并非是佛法,而是利益。这显然违背了佛学的初衷。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慈善家平时经常接济穷苦的人,因此名声也越来越大,经常有人慕名而来,向他寻求生活上的资助,慈善家总是一一满足。有一天,慈善家在家门前遇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向他乞讨。慈善家看他很可怜,就给了他一套崭新的衣裳和一笔钱,年轻人心满意足地走了。谁知道第二天,慈善家又在家门口遇到了那个年轻人。他依旧是衣衫褴褛,和一天前没什么两样。于是慈善家又给了他一笔钱和一套衣服。看着年轻人高兴地拿着东西走了,慈善家心里也很高兴,认为自己又做了件好事。然而到了第三天,他再次在家门口遇到这个年轻人时,年轻人依旧衣不蔽体。慈善家觉得很奇怪,就问他:“我前两天送你的衣服哪里去了?”小伙子笑着说:“我卖给别人了。”慈善家对此很不解:“为什么?难道我给你的钱不够用吗?”那个小伙子摇摇头说:“不是。因为我想,你今天再看到我穿破衣服,还会像前两天一样,送一套新的给我,不是吗?所以我就把它卖了。”故事中小伙子的这种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司空见惯。很多人习惯于依赖他人的帮助而生活,甚至将他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他们完全忘记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义务也有能力依靠自助获得更好的生活,但他们却被不劳而获的贪欲蒙蔽了眼睛。这也是为什么佛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相,但不是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原因。当一个人完全习惯于别人的帮助和接济时,你又怎么指望他能够看透世隋,远离欲望,大彻大悟呢?古时候有一个国王,对人很有慈悲心,也很乐意帮助穷苦的人。他看到边远地方的一些穷人生活困难,就下令每年从国库拨给这个地方的人们大量的救济银子,帮助当地人们渡过难关。这样过了几年之后,国王惊讶地发现,国家给当地所拨的救济款一年比一年多,但当地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变。国王决定亲自去当地看看。一看之后才发现,原来当地的人们已经习惯于国家每年给予他们救济,因此生活上反而比当初还要懒散,不但不工作了,而且还乱花钱,丝毫没有顾忌。国王没有料到救济贫苦竟然导致这样的结果,一怒之下决定中断对这个地方的救济。谁知道当地人知道国家不再救济他们之后也恼羞成怒,扬言要推翻国王的统治。国王对此无计可施,只好向宰相求救。宰相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按照当地的户籍数量,每一户给予一定的田地和耕牛,来取代钱款救济。国王照办,结果当地人得到了田地和耕牛之后,开始努力地耕作,很快生活就得到了改善,逐渐富裕起来。可见要助人,也要让人学会自助。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一切笃信佛法,希望从佛学的理论中得到开示的人们,都应当相信一点:要助人,更要自助。他人的帮助只是指引,就像黑夜里的明灯,只能照亮你眼前的路途,指引前进的方向,而如何走下去,就需要你自己去摸索,需要你自己迈开步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宗教 佛教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