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批评史论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哲学批评史论

中国哲学批评史论

作者:张耀南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100049436

定价:20.0

出版时间:2009-12-0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中国哲学批评史论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批评史论》的作者张耀南先生,开始是学习西方哲学的,是我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后来在北京大学获中国哲学博士学位。他曾深有体会地说:“没有西方哲学的背景,我们也许还可以从事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但没有西方哲学的背景,我们却无法从事中国现代哲学的
研究。因为中国现代哲学本身就是西方哲学的延伸”,“中国现代哲学的研究,无非两大内容:一是西方哲学的输入与探讨,二是传统思想的整理与诠释,两大内容都依赖于西方哲学。”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
《中国哲学批评史论》既然是一部探索性和开创性的著作,难免有不完美及可商榷的地方:希望它也受到批评,并希望有更多类似的批评史出现,不同观点和学派的相互批评和竞争是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哲学批评史论 目录

序论:关于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的设想——一论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
一、为什么要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
二、如何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
三、“中国哲学批评史”之地位的安排
卷一:论“原创格式”期的中国哲学批评——再论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
一、《庄子·天下》之批评格式
二、《墨子·非儒》之批评格式
三、孟子“辟杨墨”之批评格式
四、《荀子·非十二子》之批评格式
五、《韩非子·显学》之批评格式
六、《韩非子·解老》之批评格式
七、《礼记·经解》之批评格式
八、《吕氏春秋·不二》之批评格式
九、《淮南子·要略》之批评格式
十、《论六家之要指》之批评格式
十一、《盐铁论·论儒》之批评格式
十二、《扬子法言·五百》之批评格式
十三、《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之批评格式
十四、“效用优先”格式之使用限度
十五、《白虎通义》之批评格式
卷二:论“佛禅格式”期的中国哲学批评——三论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
一、“佛禅格式”之起点
二、《论衡·问孔》之批评格式
三、《理惑论》之批评格式
四、人物品评之格式的转换
五、《人物志》之批评格式
六、《沙门不敬王者论》之批评格式
七、《复性书》之批评格式
八、《原人论》之批评格式
九、“三教论争”中批评格式的乖戾
十、“判教”之格式
十一、《碧岩录》使“佛禅格式”取得压倒优势
十二、《伊洛渊源录》之批评格式
十三、《圣学宗传》之批评格式
十四、《理学宗传》之批评格式
十五、《明儒学案》之批评格式
十六、“佛禅格式”之局限
卷三:论“西学格式”期的中国哲学批评——四论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
一、“西学格式”之起点
二、《天主实义》之批评格式
三、《三山论学纪》之批评格式
四、《主制群征》之批评格式
……
结语:走出中国哲学批评的“连类”时代——五论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
附录:简论“西方哲学批评史”之创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哲学批评史论 节选

《中国哲学批评史论》内容简介:张耀南先生的《中国哲学批评史论》是一部探索性、开创性的著作。“批评”一词本无贬义,本来指的是评论、分析、弄清是非,指出一种学术观点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划清正确与错误的界限。就学术和科学而言,学者的自我批评和学者间的相互批评乃是学术和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批评的对立面是独断和怀疑一切,这些都是不利于学术和科学发展的。中国近现代学术和科学的发展迟缓是与文化上的独断独行分不开的。

中国哲学批评史论 作者简介

张耀南,湖南石门人,1963年生。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中国哲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及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近年来,倡导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中国哲学史学史及中国俗哲学史。曾在海内外出版《第六种命运》、《张东荪知识论研究》、《文人临水》、《实在论在中国》(合著)、《命在左运在右》、《大人论——中国传统中的理想人格》等著作近10部,发表论文80余篇。所撰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报刊转载。

中国哲学批评史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老子哲学研究     下一篇:道德经全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