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庄子-珍藏本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老子.庄子-珍藏本

老子.庄子-珍藏本

作者:(战国)庄周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7528435

定价:29.8

出版时间:2009-11-01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 不召自来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第七十八章 受国之垢
第七十九章 常与人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庄子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骈拇
马蹄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杂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附录二 王夫之《庄子通》

老子.庄子-珍藏本 节选

《老子·庄子(大全集)(珍藏本)(超值白金版)》内容简介:通观《老子》全篇,洋洋五千言全用韵文写成,多有对偶,以古音读之,大致合韵,今音读来亦有诗歌之节奏韵味。细细品读,却又不得不感叹其文字简约而意境深远。《庄子》又称《南华经》,被誉为先秦*有文采的哲学著作。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人,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书成后,共五十二篇,后散失,只剩得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以内篇为核心,其中的《逍遥游》、《齐物论》和《大宗师》等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庄子-珍藏本 相关资料

【题解】这一章老子将世人的心态与自己的心态作了对比,揭示了得道之人的心理特征——纯朴质厚、淡泊恬静、心胸宽广、自由自在、无贪心、无欲望、无分别的混沌婴儿之心。本章中,老子认为关丑善恶等价值判断都相对而成,并随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体现了辩证法思想。老子对比描述了世俗之人的心态和自己的心态。他展现了社会上层追求物欲享受的奢靡之态,同时以相反的形象夸张地描述了自己。文中“我”指老子本人,又不单指他个人,而是一群有抱负、有远见的人。“众人”、“俗人”指社会上层。他们的价值判断,没有确切标准,可以说是混淆的。文中说“我”是“愚人之心”,实为反语。世俗之人沉迷于声色享受,而“我”却甘于恬淡宁静,唯求精神升华,而不随波逐浪。在老子的心目中,一切还处于混沌状态的婴儿是最令人羡慕的。他们不需要争权夺利,不需要理会尘俗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但若想回到那种懵懂的生活状态中,做一个“难得糊涂”的人已是不可能的事。即使这样,老子还是一心坚持自己的原则,决心做一个异于常人的人,做一个“难得糊涂”的人。【注释】①唯之与阿:唯,恭敬地答应、晚辈回答长辈;阿,怠慢地答应、长辈回答晚辈。阿,同“呵”,呵斥。高明校注:《说文》“诃,大言而怒也。”盖“唯”为应声,“诃”为责怒之词,人心之怒,必起于所否,故老子因叶下文“何”韵,以“诃”代“否”。唯与诃,犹言从之与违也。②相去几何:(两种声音)相差有多少?去,离开,指距离。几何,多少。河上公注: “同为应对,而相去几何?疾时,贱质而轻文。”王弼注: “畏誉而进,何异畏刑,唯阿美恶相去何若。”③善之与恶,相去何若:美好与丑恶,相差多少。恶,指丑恶。老子于此提出价值判断的相对性问题。河上公注: “善者和誉,恶者谏争,能相去何如?疾时恶忠直,用邪佞也。”④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河上公注: “人,谓之道也。人所谓者,畏不绝学之君也。不可不畏,近令色,杀仁贤。”刘殿爵注: “别人所畏惧的,自己也不可不畏惧。”而帛书本的意思是:为人所畏惧的就是人君亦应该畏惧怕他的人。两者意义很不同,前者是一般的道理,后者则是对君人者所说有关治本的道理。⑤荒兮:指经历了很长时间。河上公注:“荒,荒乱也。”⑥央:结束、完结。河上公注:“央,止也。”⑦众人熙熙:大家都兴高采烈。熙熙,兴高采烈的样子,河上公注: “淫放多情欲也

老子.庄子-珍藏本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