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 曾国藩家训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颜氏家训 曾国藩家训

颜氏家训 曾国藩家训

作者:檀作文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01063349

定价:29.0

出版时间:2008-01-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颜氏家训 曾国藩家训 本书特色

《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传世经典文白对照)》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在介绍曾氏家训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今人借鉴吸取有益成分。

颜氏家训 曾国藩家训 内容简介

《颜氏家训》在传统中国是本很有名的书,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二)的美誉。《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个人经历、思想、学识并对子孙进行告诫的古书,作者颜之推,分为七卷,二十篇。
本书《颜氏家训》部分,底本采用王利器的《颜氏家训集解》本(中华书局1993年第1版),译文力求简明晓畅。
本书《曾国藩家训》部分,采用节选文章的形式,依据内容,重新分类编次,共分九卷:卷一:修身,卷二:养身,卷三:治学,卷四:交友,卷五:治家,卷六:待人,卷七:处世,卷八:为官,卷九:理财。书名虽为《家训》,但内容却包括光绪二年传忠书局本《曾文正公全集》中的《家书》《家训》两个部分,且以《家书》为主。文章虽是节选,但皆标明原始出处,方便读者查对。

颜氏家训 曾国藩家训 目录

【颜氏家训】
 卷一
  序致**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卷二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卷三
  勉学第八
 卷四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卷五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卷六
  书证第十七
 卷七
  音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曾国藩家训】
卷一 修身
卷二 养身
卷三 治学
卷四 交友
卷五 治家
卷六 待人
卷七 处世
卷八 为官
卷九 理财

颜氏家训 曾国藩家训 节选

《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传世经典文白对照)》中的《曾国藩家训》部分,采用节选文章的形式,依据内容,重新分类编次,共分九卷:卷一:修身,卷二:养身,卷三:治学,卷四:交友,卷五:治家,卷六:待人,卷七:处世,卷八:为官,卷九:理财。书名虽为《家训》,但内容却包括光绪二年传忠书局本《曾文正公全集》中的《家书》《家训》两个部分,且以《家书》为主。文章虽是节选,但皆标明原始出处,方便读者查对。《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的《颜氏家训》部分,底本采用王利器的《颜氏家训集解》本(中华书局1993年第1版),译文力求简明晓畅。《颜氏家训》在传统中国是本很有名的书,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二)的美誉。《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个人经历、思想、学识并对子孙进行告诫的古书,作者颜之推,分为七卷,二十篇。

颜氏家训 曾国藩家训 相关资料

周公名子日禽,孔子名儿日鲤,止在其身,自可无禁。至若卫侯、魏公子、楚太子,皆名虮虱;长卿名犬子,王修名狗子,上有连及,理未为通。古之所行,今之所笑也。北土多有名儿为驴驹、豚子者,使其自称及兄弟所名,亦何忍哉?前汉有尹翁归,后汉有郑翁归,梁家亦有孔翁归,又有顾翁宠;晋代有许思妣、孟少孤,如此名字,幸当避之。今人避讳,更急于古。凡名子者,当为孙地。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一座百犯,闻者辛苦,无憀赖焉。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故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故名雍,而后汉有朱伥字孙卿,许暹字颜回,梁世有庾晏婴、祖孙登,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有指名为豚犊者。有识傍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近在议曹,共平章百官秩禄,有一显贵,当世名臣,意嫌所议过厚。齐朝有一两士族文学之人,谓此贵日:“今日天下大同,须为百代典式,岂得尚作关中旧意?明公定是陶朱公大儿耳!”彼此欢笑,不以为嫌。昔侯霸之子孙,称其祖父日家公;陈思王称其父为家父,母为家母;潘尼称其祖日家祖:古人之所行,今人之所笑也。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方有此言耳。凡与人言,言己世父,以次第称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不敢家也。凡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则以夫氏称之;在室,则以次第称之。言礼成他族,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称家者,轻略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书集,亦云家孙,今并不行也。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王羲之书,称彼之母与自称己母同,不云尊字,今所非也。周公给儿子取名伯禽,孔子给儿子取名为鲤,这些名字只和接受名字的人本身相关,自然不必禁止。可是像卫侯、韩公子、楚太子等人以“虮虱”为名;司马长卿名叫“犬子”,王修名叫“狗子”,这就牵涉到他们的父辈,于理不通了。古人所做的这些事,到今天就成了笑柄。北方地区有很多人给儿子取名为驴驹、豚子之类的,如果让他们这样自称或让他兄弟这样称呼他,又怎么能受得了呢?前汉有人叫尹翁归,后汉有人叫郑翁归,梁朝又有人叫孔翁归,还有人叫顾翁宠;晋代有人叫许思妣、孟少孤,像这类名字,还是避开为好。现在的人避讳,比古人更严格。那些为儿子取名字的人,应当为他们的孙辈留点余地。我的亲属朋友中有讳“襄”字的、讳“友”字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