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澄儒学论集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源澄儒学论集

李源澄儒学论集

作者:李源澄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61447888

定价:125.0

出版时间:2010-04-01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李源澄儒学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诸子概论、先秦诸子是非之准则及对历史文献之态度、老子政治哲学、庄子天学论、法家思想之演变等。

李源澄儒学论集 目录

诸子概论先秦诸子是非之准则及对历史文献之态度荀子余论淮南子发微论老子非晚出书并质钱宾四先生老子余义老子政治哲学庄子天学论列子舆张湛注法家思想之演变读易志疑论中庸、中正、中和及易传中庸之成书尊孔论周秦儒学史论新儒学派发微儒家德名释义从儒学史上言孝弟义儒学对中国学术政治社会之影响与陈独秀论孔子与中国儒道两家之论身心情欲儒墨道法四家学术之比较墨学新论春秋崩薨卒葬释例公羊、谷梁微序例阐孟戴东原原善孟子字义疏证述评明堂制度论读丧服经传旧说后记读明堂位校记先配后祖申杜说并论庙见致女反马诸义白虎通义、五经异义辨证小戴礼记补注叙录郑注周礼易字举例礼之衍变理学略论箴膏肓后评姓氏余论宗法申吕大小取章句书后陆学质疑论经学书三通评胡适说儒读经杂感并评胡适读经平议论经学之范围性质及治经之途径春秋战国之转变漠代茂才孝廉考汉代法吏与法律汉官考汉代赋役考周末养士与周末学术汉代大一统政治下之政治学说西汉思想之发展汉魏两晋之论师及其名论论宗法政治天人合一说探源魏末北齐之清谈名理东晋南朝之学风两晋南朝之兵家及补兵两晋南朝社会阶级考论元魏之大家庭元魏之统治诸夏与诸夷北朝之富商大贾崔敦礼之政治思想论宋初免除僭伪诸国无名杂税诏令亭林学术论章太炎先生学术述要古文大师刘师培先生与两汉古文学质疑《论学》发刊辞伍非百先生名学丛著序李源澄诸子论文集序《秦汉史》专著自序《秦汉史》专著钱穆序章太炎与李源证书与陈柱尊教授论学书二与陈柱尊教授论公羊学书覆巨赞法师书(3通)高中国文刍议介绍东方学术研究社李源澄先生著述目录李源澄先生(1909-1958)学术年谱简编后记

李源澄儒学论集 节选

《李源澄儒学论集》内容简介:儒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孕育于古老的中国文化,也深刻地影响和作用于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和社会。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私学,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于是形成“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汉书.艺文志》)的儒家学派,开启了古代中国学术文化的“轴心时代”。儒家创立伊始”即具有以六经为代表的文献体系,以“仁义”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以“顺阴阳、明教化”为功能的价值体系,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正宗的信仰体系和以孔子为祖师的学派特征。一句话,儒学一开始便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和明显的治世功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布衣之身而有非凡之思,他集虞、夏、商、周优秀文化之大成,总《诗》、《书》、《礼》、《乐》、《易》、《春秋》以为“六经”’托兹旧籍,寓以“仁义”、“诚信”、“中庸”、“忠恕”之精神,创立儒家系统理论,为人楷模,垂教万世。从此之后,经过孔子整理删订的中国上古典籍,就成为儒家淑世济人的经典教材。六经(后世演绎为十三经)既是儒家觉世牖民的教典,也是历代学人阐发儒家思想、寄托慧心玄思的安身立命的经本。历代学人的智慧结晶和辛勤著述,构成了数以万计的以十三经为主体的儒学文献体系。以孔子删订六经为标志,中国前此两千五百年的上古历史得以讲明,后此两千五百年中华民族的智慧得以启迪。六经是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桥梁舆指南,也是认识、研究中国上古、中古和近古历史文化所必不可少的读本和依据。

李源澄儒学论集 相关资料

道不可言诠,不远即几于道也。以此心事父则孝,以此心事长则弟,以仁心加诸位而异其名。孟子曰:“爰举斯心加诸彼而已矣。”在心曰仁,在事曰中。仁而后有中,复藉中以显仁,两者同出而异名,不可不审。人何以梏亡此心?曰私。私者自营,以有我故。孔子曰:“毋我.”毋我者,非独无我,亦无人也。无人无我,惟是此心之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所谓无人无我者,非无人我之位,无人我之私而已。于此有二难焉.无私我之心,可以损己以利人乎?曰:损己利人,与损人利己,交非中道。如以吾之金钱而救人之生命则可,以吾之生命而救人之生命则不可。何也?彼陷于死,得生幸也,不得生正也.我无死道,以彼而死,在我则不应死而死,在彼则死人以自生,是两伤焉。古之人有行之者权也,必其有不得不如此而后可也。又曰:然则爱邻人之兄若其兄可乎?曰:兄弟之相爱也,非虚加之也,以亲之一体,而生相爱之道。邻人与吾,何缘而生此相爱之心?其爱之也,当有差等,以爱吾兄之心而推及之则可也。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曰:“善推其所为而已矣。”此儒、墨之辨矣.依位善恶是非之立,胥依于位,无位则善恶是非不可得而言。如有父子之位,于是有孝慈之德,有君臣、朋友之位,于是有忠信之德。故位者,分也,人与人间之分界。人与人之间,既有自然之秩序,即有自然之道德。父子、君臣、朋友皆位也,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友信皆德也.此即所谓中,而其所以孝慈仁忠信者,仁心之发也。故一切道德,以是为根本。己位不定,则无人位,混然一物,不可名状也。庄周之破执,即以破位为始。《齐物论》曰:“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此破诸家之执于一是而云然尔.若夫人己相与之道,故未尝尽毁,曰:“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而终之曰:“庄周梦为胡蝶,则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为庄周则蘧蘧然,为胡蝶则栩栩然,方其梦也,且各有分,不相杂乱,而况非梦者耶! 《大学》曰:“在止于至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至善之德,必缘于位而后起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吴之英儒学论集     下一篇:佛光菜根谭 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