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答问录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老子答问录

老子答问录

作者:刘修明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51120722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14-11-01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六、统治者能正己者不多社会灾难和罪恶是统治者“有为”的结果
七、“无为”政治原则:“少扰民”
八、“无为”政治哲学:“以老百姓为心”
九、“无为”政治目标:“爱民治国”
十、“无为”“无知”不是愚民政策
十一、“无为而治”是柔弱和退守原则在政治上的运用
十二、当权者不甘心充当阴柔或雌性角色
十三、唯“太上之君”才能顺乎道之自然,合乎民心
十四、“治大国若烹小鲜”
十五、“变法”不能“数变”“数徙”“数挠”
十六、礼,乱之首
十七、“大道废,有仁义”
十八、再论“盗竽”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十九、“民之难治”,是因“上之有为”;“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二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朱元璋的思考,贪官畏死,正可以死惧之
二十一、“心服于德,不服于力”
二十二、真谛:“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二十三、“无为”政治哲学的策略方针:“去甚,去奢,去泰”
第八章 “无为”三:社会经济思想
一、我不是经济思想家 观点太陈旧,只有被批判的资格
二、“小国寡民”是我社会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古代社会也有社会“大怨”
四、五色、五音、五味皆“生之害也”
五、合乎“道”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六、“三宝”是公平、正义的表达,目的是解决自然和社会的均衡问题
七、“损不足以奉有余”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对立
八、“啬”:珍惜物力、财力的经济学法则
九、“啬”也是一种“德”(得) 上可明道,下可治身,推之可治人
十、“小国寡民”:“至德之世”(庄子)、“至治之极”(司马迁)
第九章 “无为”四:立身处世哲学
一、论各家的立身处世哲学
二、道家立身处世原则:淡泊,退让
三、争、斗是世界通行原则,老子独异于人
四、“不知常,妄作,必凶”
五、“自矜者不长”
六、“自知之明”者强
七、示人以弱的策略原则
八、全真保性的生命哲学:摄生、护生、长生
九、“强梁者不得其死”
十、与人为善 不结怨于人 不争而顺天道
十一、正确理解“天网恢恢”
十二、“功成身退,天之道”
十三、老子处世哲学的非功利性和超功利性
第十章 辩证法思想
一、黑格尔承认您的辩证法思想是古代东方的精神代表
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来自春秋时代社会大动荡
三、“反者道之动”:一是变,二是向反方向变
四、“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五、“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六、“物壮则老”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循环论?
八、《道德经》“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概念和范畴,是对人类思想的巨大贡献
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
和,前后相随”:世界因对立统一而存在
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十一、“祸莫大于不知足”
十二、“物极必反”“曲则全”云云
十三、老子辩证法包含质量互变的定律 (韩非的诠释,法家深化了我的思想)
十四、“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
第十一章 策略思想
一、论策略 《道德经》的策略思想
二、正确的策略是对辩证法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
三、老子策略思想:“无为”宗旨和柔弱胜刚强的原则
四、老子策略思想“四要”:不为天下先,后发制人,藏而不露,功成身退
五、“不为天下先”是保持成功、避免失败的策略
六、“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七、“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八、“善用人者为之下”
九、“不争之德” 水之性“几(近)于道”
十、“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不是权术,是历史经验,是君子对付小人之“术”
十一、后发制人,以退为进 “微明”是远见,是大度
十二、藏而不露,是为“袭明”,把聪明包藏起来
十三、阴谋家盗用老子策略作为智囊宝鉴
十四、“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十五、韩非对利器(赏罚)的发挥适应于君权集权的需要
十六、“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是修养也是策略
十七、防微杜渐,洞察出微 “多易必多难”,从难处着手
十八、“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十九、“功成身退”
第十二章 军事思想
一、《老子》是一部兵书
二、我的兵法思想高于春秋以来的兵家
三、对战争的看法 老子是反对战争的
四、“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兵者不祥之器”
五、兵“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六、“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七、处理好大小国关系,“大者宜为下”
八、“兵强则灭”
九、“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十、战略战术(一),退守原则:以退为进,以逸待劳,哀兵必胜
十一、战略战术(二):“以奇用兵”,“正复为奇”
十二、战略战术(三):“祸莫大于轻敌”
第十三章 道家怎么变成道教?
一、哲学流派道家怎么变成道教?
二、我未开门收徒,“开创”道家“学派”都难说
三、是《道德经》的思想力量和后人的传承,才形成道家学派
四、从春秋“老学”到汉初“黄老之学”,是思想适应现实的流程
五、“老”怎么变成“黄老”?稷下学派的形成
六、汉初黄老之学盛行,是中间过渡阶段
七、汉代巫术、巫士和道家思想结合,加上谶纬神学盛行,使道家逐步向宗教变迁
八、道家“化”了自“胡”而来的佛教? 《老子化胡经》
九、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道教形成在民间
十、为何形成于民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十一、葛洪:道儒结合,官方化,世俗化,宗教化 李姓的唐朝,拉血缘关系,我变成“道德天尊”
十二、“孔子是中国的,老子是世界的”;但不是宗教的,而是哲学的
附录
一、老子年表
二、主要参考书目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