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

作者:丸山敏雄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802518629

定价:26.0

出版时间:2011-04-01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困难是艺术家的恩师 184
和谐的生活、和谐的艺术 185
美的创造 186
爱好是艺术的原动力 187
对家族的认知 188
主角便是你自己 189

幸福之路 节选

第三章 成就真正的人生
其一 道义的革新
如今,人们正在呼吁重建一个道义的国家。然而,社会发展到今日这种地步,并不是由于道义的堕落,而恰恰是由于依靠着脱离生活的、软弱的道德规则的缘故。就像战败之后注定要混乱,吃不饱肚子就无法守礼一样。
今天的社会现象并不是国民不遵守道义而导致的,而是因为他们只拘泥于那些一忙起来便难以顾全的道德礼法,没有发现除此之外还有更便捷的、更基本的道德规则。
日本在明治之初便规定了不准带刀,又合弃了武器,还通过了放弃战争的新宪法,跻身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前列。
虽然不断地修正需要繁琐手续才能通过的宪法和种种法律,但是却听不到制定正确引导人们生活方向的道德规则的呼声。
这样一来,岂不是外表穿着洋装,而道德却依然停留在长袖和服、铠甲、头盔等状态之中吗?
修身的本质
现在,如果提出修身的本质这_奇怪的话题,也许有人会诧异地睁大眼睛,但现实是残酷的,首先来回顾一下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吧。
大概从千百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反复灌输这种严格的、被称作“道德”的生活规范了。即便在明治维新以后,修身课也仍然作为*重要的科目而被列为学校教育中的各门学科之首。但是,这也是学生*反感的功课,老师也为此感到头痛不已。因为修身课的考试本身并没有严格的标准,教师不看试卷也可以给分,学生不看课本也能写出答案。
于是,修身课就成了老师、学生们偷懒的时间,而且年级越高,这种偷懒的现象越严重。等到考上专科或大学,修身课就干脆被取消了。
修身课是一门实践科目。教师总是一开口便说:“好好遵守!”。可是究竟有多少人能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呢?谁又能真正去遵守呢?这一点不用说,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如果数学不按照老师教的去做,就会因算错账而在经济上受损;地理学得不精,旅行时就会因弄错地名而遇到麻烦;语文学不好,错别字连篇,写信就会意思不通。
然而,有谁因不好好修身而蒙受损失或遭遇困难呢?人们往往认为:修身并不是和眼前的利害得失密切相关的世俗的东西,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品性而点缀的高雅的装饰品。
事实上,那些在学校里修身课成绩优秀、操守满分、品行端正的学生走上社会后未必就一定会获得成功,而那些在学校里常挨批评、令老师头疼的孩子往往也会因出色的表现而成为杰出的人物。
难以遵守的道义
就是说,虽然遵守了修身规范,即道德。而在实际生活中,它的效果却体现得并不明显。不仅如此,世人还普遍认为:有时候遵守所谓的道德反而会吃亏。这就是到目前为止道义很难被遵守的原因。
可以肯定导致今天这种混乱局面的罪魁就是道德的薄弱性,对此有谁还敢提出疑义呢?。
我之所以敢于这样断言,是因为在明治以后,我曾有二十年的时间在学校里学习,十几年的时间站在讲台上教书,经历了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因此感触颇深。我认为像这样软弱的、难以遵守的道德应当尽早地、明确地予以修正。
那么,为什么会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以前的道德究竟错在哪里呢?
旧道德
过去在修身课上所教授的道德(旧道德),意思总是令人费解。不知是因其玄妙还是高深,总感到像是在云里、雾里一样虚无缥缈,到了具体场合就不知该如何去应对。尤其是处于繁忙而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如果处处想着是否符合道德的话,就难以处理眼前的事情了。
在听到“仁慈”、“正义”的说教时,虽然当时能够理解,可是实际应用起来又十分的困惑,不知怎样做是“仁慈”,如何算“正义”,令人感到它高深莫测、难以接近,且与我们现实生活和工作相距甚远。
首先,德目的名称就难以理解。教科书中罗列的德目,例如“廉耻”、“节制”等等,都是些晦涩难懂的词汇。像年代悠久的古董一样,难以鉴定又不实用。就如同拿足利义满将军(公元1358——1408年,日本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译者注)遗留下来的茶釜烧水或者拿某公赏赐你的玻璃器皿和面一样,极不协调。也就是说,道德的意义虽然重大、深远,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适用。
德福不一致
下面讲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道德与幸福不一致的问题。被称为正义之士的人未必是个成功者,甚至会怀才不遇。就是说,正直的人不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道德与幸福是不一致的,有时看起来还恰恰相反。
可以说人生*大的不幸莫过于患病。关于道德与身体健康的不一致,一直很少有人置疑,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至诚之人为什么会生病?一心一意信守道义的人为什么会病魔缠身?那些清正廉洁、不收受任何贿赂之人为什么要一辈子过着穷困的生活?如果这是宗教大师、艺术家的追求,尚且说得过去,可是如果普通人也模仿去做的话,对社会进步没有丝毫帮助。
如果说世间一切不幸的根源是疾病和贫困的话,那么与这些毫无关联的道德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即便算是宝物,也只不过是失去实用价值的古董而已。
前几天,有一个人从东北某地赶到东京的中央本部联络事情。他要到山手县的大冢站附近去办事,可是嫌乘车麻烦,所以步行去了。足足走了四个小时才找到目的地,可是进去一看,要找的人已经等不及而去他的住所找他了。当然,对方是乘电车去的。
近来,据说一双鞋子居然卖到了几千日元,那么,穿着几百年延续下来的木屐上街又会怎样呢?在道德方面,类似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反复出现?这是否是道义失去了信用而受到忽视的原因之所在呢?
过去所说的道义是抽象的、概念性的、古典式的,远远脱离了我们今天的思维方法和生活实际。
新道德
我觉得:以往提倡的道义就像是高耸的山峰,屹然挺拔、优美壮观,然而一年中真正去攀登的人却寥寥无几,大多数的人只是驻足观望,空有赞叹之心而已。而山的底部却有着宽广的地基,即包裹着地球的地壳,它承载着世间万物及人类。这些生物一分钟也无法离开它。那么就应该创立一种像地壳般宽广的新道义,好让芸芸众生得以立足。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伦理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