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与行动-十七世纪哲学中的情感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激情与行动-十七世纪哲学中的情感

激情与行动-十七世纪哲学中的情感

作者:苏珊.詹姆斯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100139540

定价:75.0

出版时间:2017-08-0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激情与行动-十七世纪哲学中的情感 本书特色

《激情与行动》是研究早期现代情感理论的破冰之作,它探索了情感在十七世纪哲学家对人类心灵与身体的认知中占据何种地位,以及十七世纪哲学家认为情感在理知与行动中发挥着何种作用。对激情的兴趣弥漫在十七世纪哲学中的每一个研究领域,甚至成为了霍布斯、笛卡尔、马勒伯朗士、斯宾诺莎、巴斯噶、洛克等泰斗的哲学理论的中心议题。然而,在今人对早期现代思想的研究中,鲜有学者关注这个主题。 苏珊•詹姆斯纵览了古典时代和中世纪关于激情的学术遗产,阐明了它们是怎样被吸纳到十七世纪的各种新哲学理论之中的。她考察了情感与意志、与知识、与理解、与欲望、与能力的关系,对当时的哲学王国各等人物的大量著作进行了全新的分析和解读,并确立了一个事实:若欲全面了解这些作者,就必须将他们对人类情感生活的讨论纳入考虑。此外,《激情与行动》还探究了当代关于思维与肉体、情感与知识之间关系的讨论,尤其是女性主义哲学领域内的讨论。这份开拓性的研究使我们重新理解了人类关于心灵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也为十七世纪如火如荼的情感研究提供了完整的历史语境。

激情与行动-十七世纪哲学中的情感 内容简介

《激情与行动》是研究早期现代情感理论的破冰之作,它探索了情感在十七世纪哲学家对人类心灵与身体的认知中占据何种地位,以及十七世纪哲学家认为情感在理知与行动中发挥着何种作用。对激情的兴趣弥漫在十七世纪哲学中的每一个研究领域,甚至成为了霍布斯、笛卡尔、马勒伯朗士、斯宾诺莎、巴斯噶、洛克等泰斗的哲学理论的中心议题。然而,在今人对早期现代思想的研究中,鲜有学者关注这个主题。 苏珊?詹姆斯纵览了古典时代和中世纪关于激情的学术遗产,阐明了它们是怎样被吸纳到十七世纪的各种新哲学理论之中的。她考察了情感与意志、与知识、与理解、与欲望、与能力的关系,对当时的哲学王国各等人物的大量著作进行了全新的分析和解读,并确立了一个事实:若欲全面了解这些作者,就必须将他们对人类情感生活的讨论纳入考虑。此外,《激情与行动》还探究了当代关于思维与肉体、情感与知识之间关系的讨论,尤其是女性主义哲学领域内的讨论。这份开拓性的研究使我们重新理解了人类关于心灵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也为十七世纪如火如荼的情感研究提供了完整的历史语境。

激情与行动-十七世纪哲学中的情感 目录

插图目录
文本说明
**章 导论:激情与哲学

**部分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论激情与行动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亚里士多德主义灵魂理论中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第三章 阿奎那论激情与行动
托马斯主义形而上学中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托马斯主义灵魂理论中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第四章 后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激情与行动
摈弃亚里士多德主义激情理论
反思激情与行动

第二部分
第五章 解决界线问题:笛卡尔和马勒伯朗士
笛卡尔论灵魂
笛卡尔论激情
马勒伯朗士重新定位激情
马勒伯朗士论激情与决意
第六章 心灵激情与肉体激情的同一:霍布斯和斯宾诺莎
霍布斯:思想作为运动
霍布斯:激情作为渴望
斯宾诺莎:肉体与心灵的同一
激情与努力

第三部分
第七章 激情与谬误
谬误与投射
时间和比例的谬误
反复无常之谬
第八章 冷静的真知
可感观念与可知观念
智性情感
笛卡尔:快乐的决意
斯宾诺莎:快乐的理解
第九章 劝服术的价值
知识与力量
艰涩的理知规则
第十章 知识即情感
知识即意志
爱即*高知识
知识、爱,及力量

第四部分
第十一章 冲突的力量:笛卡尔主义行动理论
决意、激情,及行动
改变行动先导
第十二章 权衡与激情
一体化的心灵和自愿的行动
为决意张目
主动思想与被动思想的式微

参考文献
索引

激情与行动-十七世纪哲学中的情感 节选

  《激情与行动:十七世纪哲学中的情感》:   将诸般激情诠释为感性灵魂的诸般能力,这种诠释对于亚里6士多德主义哲学家而言,笃定有两个重要的蕴义。**,由于它将激情定位于灵魂的接受性部分,也就是那个能产生知觉和渴望、以此将主体与他物联系起来的部分,所以它确立了一种将激情解释为被动的合理性。第二,它确保了人类的激情是灵一肉合成体的状态——激情不仅包括被我们鉴别为爱、嫉妒、希望等等的感情,也包括与这些感情必然相连的肉体变化。一旦对激情作如是观,亚里士多德主义哲学便灵活地处理了激情的一个仍被早期现代哲学家认为极其重要的特点。激情作为感性灵魂的属性,既是物理的,又是心理的——如果执意要区分的话。肉体运动饱含着感情,感情又被体现为丰富多彩的肉体表征。有些肉体表征可以形诸语言,例如吓得面如土色、悲伤得麻木等,也有些肉体表征难以名状。   亚里士多德主义激情观的这些长处,是它得以继续流行于整个十七世纪的原因之一(例如当时的很多作者继续重申阿奎那论述的激情的主要特点,并复制阿奎那的激情分类)。然而这些长处也并非无懈可击,因为时至十七世纪,它们赖以成为长处的前提学说已经广受质疑。反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呼声在此期间迅速变成了标准话语,虽然不是主要针对经院主义的激情理论,但是对之产生的可能后果也颇为严重,足以使具有系统主义倾向的哲学家们惴惴不安。一种对经院学者之积习的不满情绪,首先在自然哲学领域浮出了水面,它在那里激发了一系列关于物体以及关于肉体与心灵之间关系的全新阐述。反过来,这番变革重新燃起了人们对激情的哲学兴趣,也引起了一种从*基础的环节反思什么是激情的需要。激情是灵魂的何种状态?激情又是肉体的何种状态?如果激情既是灵魂的状态,又是肉体的状态,那么这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时,很多人都顺应了一种废除已经过时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信条的需要。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在另一个方面,即使是一些*匠心独运的激情理论家,也仍在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这个古老传统的某些部分,因此在他们的著作中,延续性抵偿了标新立异。此外,将新哲学延伸到激情领域的计划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它们给某些作为新哲学核心的形而上学和物理学观点投上了疑云。所以在一部分作者看来,激情问题是破坏性的,正像激情本身的性质那样,是惹麻烦的马后炮,威胁了系统性哲学的秩序和纯度。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在线阅读

上一篇: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下一篇:论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