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大众实践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大众实践

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大众实践

作者:金丽著

开 本:24cm

书号ISBN:9787565029783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16-10-01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大众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在张岱年先生“综合创新论”思想的指引下, 以中国哲学新理论与大众实践相结合为着眼点, 探讨了当代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和方法。该书对中国哲学现代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当代新儒家、当代新道家以及综合创新论等几种代表性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 分析了各自的理论得失。在

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大众实践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有待研究的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有待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重难点与创新点
第2章 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
2.1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2.1.1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提出
2.1.2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主要内容
2.1.3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意义与不足
2.2 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2.2.1 中国哲学的界定
2.2.2 儒、道的核心要义
2.2.3 创学视野下的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的内涵
第3章 当代新儒家与新道家的理论建设与发展
3.1 当代新儒家
3.1.1 熊十力:“新唯识论”
3.1.2 牟宗三:“道德形上学”
3.1.3 林安梧:“存有三态论”
3.2 当代新道家
3.2.1 董光璧:道实论、生成论、循环论和无为论
3.2.2 李约瑟: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
3.2.3 汤川秀树:道家思想的现代性
3.2.4 卡普拉:道家思想的生态智慧
3.3 评析与思考
第4章 “综创家”的理论建设与发展
4.1 张岱年的综合创新论
4.1.1 综创论的起与承
4.1.2 综创论的转与合
4.2 “综创论”的“接着讲”——创学
4.2.1 创学的生成之路:生生之源、生生之寻、生生之创
4.2.2 “创学”视野之下的创造观、天人观、价值观、思维观
4.3 评析与启示
第5章 中国哲学的大众实践
5.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5.1.1 实践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
5.1.2 实践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
5.1.3 实践是回归现实生活的观点
5.2 中国哲学的大众实践
5.2.1 回归现实生活:中国哲学实践观
5.2.2 大众化:中国哲学的实践的检验标准
5.2.3 道:中国哲学特有的实践指向
第6章 儒家大众实践的典范
6.1 平民学者的风采——王艮
6.1.1 生平、求学及其著作
6.1.2 代表性的思想观点
6.2 王艮的“百姓日用之学”的思想演进
6.2.1 “百姓日用即道”的内涵
6.2.2 在百姓日用中寻道
6.2.3 在百姓日用中传道
6.3 王艮“百姓日用之学”的思想对当今中国哲学建设启示
6.3.1 评析
6.3.2 启示
第7章 综合创新论指导下创学的大众实践之路
7.1 愿景构想——中华文化大学
7.1.1 修养篇:明明德与心灵境界
7.1.2 体验篇:亲民与大众实践
7.1.3 达用篇:止于至善与创造之道
7.2 实践阵地——中华文化大学堂
7.2.1 传播内容的新意——创学与儒释道学齐举
7.2.2 传播方法的特色——意会知识与言传知识并重
7.2.3 学子与大众同修的模式探索
7.3 课堂试点——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课改革为例
7.3.1 教学内容的创新:“创学”理念的融入
7.3.2 教学模式的选择:以互动性、开放性、体验性为目标
7.3.3 教学课程的考核:对道的感悟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大众实践 作者简介

  金丽,女,1980年生,安徽省庐江县人。本科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攻读科技哲学专业。现任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主要从事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学和中国哲学。已发表《创造观:中西哲学会通建设的新起点》《创造教育障碍的文化反思》《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监控和预警系统应用初探》等学术文章多篇。

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大众实践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近代哲学/当代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