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与清代中期的思想史变迁
章学诚与清代中期的思想史变迁作者:周建刚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20338486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18-12-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
章学诚与清代中期的思想史变迁 内容简介
章学诚是乾嘉朴学的偏师,以“六经皆史”的命题而自张一军,影响深远。《章学诚与清代中期的思想史变迁》认为,章学诚思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历史哲学思想,章学诚系统总结了中国传统史学的理论方法,确立“史义”为史学的核心;二是文本诠释思想,章学诚在“史义论”的基础上,提出以主体性“别识心裁”为基准的文本诠释方法:三是考据学批判,通过对戴震经学的批判,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的命题以会通史学和经学,并由此追溯中国文化的根源。章学诚是乾嘉朴学的批评者和总结者,他的思想方法特色是以虚驭实,主客交融,重视整体性的融会贯通。他会通经学、史学,综合考据、义理,强调经世致用,开清代中后期学术风气之先。在这一意义上,章学诚实为清中期思想史承前启后的人物。
章学诚与清代中期的思想史变迁 目录
**章 序论——章学诚的思想结构第二章 章学诚研究史的回顾和评述
**节 清末民初的章学诚思想传播及其著作、注本情况
第二节 内藤湖南和胡适的两种《章实斋年谱》
第三节 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第四节 余英时的《论戴震与章学诚》
第五节 倪德卫的《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
第六节 山口久和的《章学诚的知识论》
第七节 朱敬武的《章学诚的历史文化哲学》
第三章 章学诚“文史校雠学”的基本概念
**节 校雠心法
第二节 史意文心
第三节 史德文德
第四节 “圆神”“方智”
第四章 章学诚的历史哲学思想
**节 理势论:历史是什么?
第二节 史义论:如何认识历史?
第三节 史体论:如何表述历史?
第五章 章学诚的文本诠释思想
**节 章学诚的语言观
第二节 章学诚的知识人格论
第三节 章学诚的诠释学思想特征
第六章 章学诚的考据学批判
**节 《朱陆》篇与《浙东学术》——衡论戴震
第二节 “六经皆史”——解构经学
第七章 章学诚与清代思想史的诸问题
**节 章学诚与“汉宋之争”
第二节 章学诚与“今古文经学之争”
第三节 章学诚与乾嘉考据学的内在转向
第八章 史蕴诗心——章学诚文史之学的总结
附录 近百年来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情况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章学诚与清代中期的思想史变迁 节选
《章学诚与清代中期的思想史变迁》: 章学诚是清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一方面他以史学作为自己的专长,长期从事地方志的修撰工作,并在晚年时帮助毕沅编纂《史籍考》,对中国的传统史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在此过程中,章学诚自觉继承了中国史学的优秀传统,并将其发展成为一套系统性的史学理论,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章学诚的史学理论并不限于史书的整理、编撰等技术性的层次,而是将其上升到了历史哲学的层次,对历史的整体意义、历史认识的方法以及如何书写历史等问题作了系统性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章学诚对乾嘉时代考据学的思想原则以及方法论提出了自己的批评,乾嘉考据学主张“道在六经”,提倡以训诂字义、考据典章制度的方法以推明经书中所蕴含的“圣人之意”,这一方法论在戴震那里被总结为“由字以通词,由词以通道”,或者更为扼要地说,“由训诂以通义理”。而在考据学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学者通常只停留在训诂字义或考据事实的层面上,极少有人将其上升到思想理论的层面上。章学诚认为这是由于考据学者过于强调了“训诂考据”等客观实证性的方法,而忽视了自身主体性的创造转化作用。概括地说,所谓“考据”只是“工力”而非“学问”,考据有其客观的价值,但考据并不能尽学问之全貌。客观的“考据”必须和主观的“性情”相结合,才能直探作者之“心志”,并形成研究者自身的“立言宗旨”,否则考据所得的大量材料就如同一盘散珠,没有一以贯之的线索,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章学诚对乾嘉考据学作了深入细致的批评,这种批评在当时的学术界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而在当代研究者的视野之中,这一批评切中了乾嘉汉学的弊病,是清代考据学理论反省的一部分。因此章学诚和戴震一起被推崇为“清代考证学运动理论的代言人”。 综观章学诚思想研究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一方面可以看出,章学诚的学术成就并不仅限于史学领域,而是对人文学(也就是章学诚所称的“文史之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论述。章学诚的思想有着一种前瞻性的目光,对于当代学术的发展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另一方面,章学诚的思想本身十分丰富,包含着多种的解释可能,近代以来的学者对其思想意义的抉发远未做到“题无剩义”,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全面分析章学诚的思想结构,并重点阐发其历史哲学和文本诠释思想,以彰显章学诚在清中期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 章学诚反对清代考据学“经以明道”的观念,提倡以史学而“明道”,因此其史学思想就有异于一般性的史学理论,而是自觉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作为自己的责志,表现出鲜明的历史哲学意识。中国的传统史籍浩繁丰富,但在历史哲学的建树方面向付阙如,唐代的柳宗元、明末的王船山在这方面曾做过有意识的探索,直至章学诚才正式奠定了历史哲学思想在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史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的一种自觉意识,即试图对历史的发展提出一种总括性的看法。同时章学诚的历史哲学思想也是对乾嘉时期盛行的“考据史学”的一种批评,考据史学重视考证历史事实,认为史学的功能仅为“有资考证”,“明道”则有赖于“通经”。“考据史学”以朴学治经之法治史,缺乏一种综合与会通的眼光,往往只见局部而不识大体,对“史义”缺乏理解。章学诚举郑樵与王应麟、马端临为例,认为郑樵的“别识心裁”犹愈于王应麟之“搜罗纂辑”,这一观点反映了章学诚在史学上的特识。 就章学诚的“文本诠释思想”而言,本文将其具体分为“语言观”“知识人格论”和“诠释学思想特征”三个部分。在“语言观”部分,章学诚批驳了考据学者对于语言文字的狭隘认识,清代学者训诂字义重在“本义”,并认为“本义”就是作者之“原意”。章学诚则认为语言有其具体的发生语境,单纯拘泥于“本义”并不能恰当地理解作者之意图;同时六经文本作为“道”之言不同于日常语言,“道”之言并不单纯表述事实,而是同《诗》的“比兴”一样,有其丰富的象征维度,诗无达诂,因此对于六经文本的诠释也不应该单纯依靠训诂字义,而更应偏重于领会其“言外之旨”。 ……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