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辩护理论.制度与实践
证据辩护理论.制度与实践作者:朱梦妮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9383193 定价:65.0 出版时间:2017-05-01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
证据辩护理论.制度与实践 本书特色
证据辩护一方面体现了律师进行有效辩护需要“用证据说话”的核心要旨,另一方面也切合了证据裁判原则之于辩护工作的指引效力和规范意义。证据辩护浓缩着辩护艺术的精华,是律师应掌握的司法智慧;也承载着刑事法治的追求,需要国家为其价值发挥提供规则和程序保障。本书以证据辩护为主题,围绕其基础框架、本体理论、实践现状、运作机制、配套制度和未来愿景六个分论题展开了全面思考和深入研析。作为系统性研究证据辩护问题的先例,本书开辟了我国证据学和辩护学交叉研究的新领域,其学术简介和实践建言将为我国诉讼制度改革增添新鲜活力、注入持续动力。
证据辩护理论.制度与实践 目录
导论**节证据辩护的主题引入一、刑事辩护需要“用证据说话”二、我国值得思考的证据辩护场景第二节证据辩护的研究意义一、提炼证据辩护的原创性理论二、提升证据辩护的实质性水平三、促进证据法学的接地气发展四、防范冤假错案的悲剧性复制五、迎接法治中国的大跨步前行第三节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一、研究方法二、研究目标**章刑事辩护的基础框架概述**节刑事辩护的现代发展一、从单一性质拓展为双重属性二、从审判活动延伸至诉讼全程三、从针对实体进行防御走向指向程序开始进攻四、从自然意义上的辩护跃升法律意义上的辩护第二节刑事辩护权的权利内涵一、辩护权的复合内容二、辩护权的双重主体三、辩护权与获得辩护权四、获得律师有效辩护的权利第三节刑事辩护的论证逻辑一、辩护论证与指控论证二、事实分析与法律分析第二章证据辩护的本体理论建构**节证据辩护的概念界说一、证据辩护的已有定义二、证据辩护的争议解析三、证据辩护的重新界定第二节证据辩护理念的树立一、证据辩护与证据质证二、证据辩护与辩护证据三、证据辩护与事实辩护第三节证据辩护的支撑理论一、证据裁判原则二、有效辩护理论第四节证据辩护的范围评析一、证据辩护贯穿于刑事诉讼中的整个过程二、证据辩护同时针对实体性与程序性事实第五节证据辩护的性质解读一、辩方视角的证明责任二、证据辩护的双重属性第六节证据辩护的伦理思辨一、辩护律师的有限忠实义务二、刑事辩护的法律真实立场三、证据辩护的“两个中心”第三章证据辩护的司法实践考察**节实证研究的样本总览一、研究资料简述二、案例样本概况第二节证据辩护的高应用率一、各辩护形态中的证据辩护二、审判前辩护中的证据辩护第三节证据辩护的基本形态与典型案例评介一、证据辩护之“破”二、证据辩护之“立”三、科学证据时代的新样态第四节实证研究中凸显的证据辩护主要问题一、“误入歧途”的证据辩护二、“陷入困境”的证据辩护第四章证据辩护的运作机制研析**节证据的获悉调查机制一、辩护律师会见二、辩护律师阅卷三、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第二节证据的审查判断机制一、辩护律师审查判断证据的司法标准二、辩护律师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内容第三节证据的质证举证机制一、广义上的律师质证举证:延伸至审判前二、狭义上的律师质证举证:聚焦于审判中第四节证据的辩论推理机制一、辩论推理的价值功效二、辩论推理的故事进路第五章证据辩护的配套制度架构**节被追诉人层面:权利主体理论与无效辩护理论一、正面确立:诉讼权利能力与诉讼行为能力二、反面保障:被追诉人主张无效辩护的权利第二节辩护律师层面:规则细节补缺、说理程式设计与职业风险防范一、证据规则与庭审规则补缺二、证据裁判说理程式之规范三、证据辩护执业风险之防范第三节专家力量层面:专家辅助人参与的范围探讨与意见的属性分析一、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的范围扩充二、专家辅助人出具意见的证据地位第六章证据辩护的未来发展远景**节修正:证据辩护在辩护形态中的定位一、证据辩护是一种刑事辩护形态二、现有形态定位观点存在的悖论三、证据辩护的并行辩护形态分析第二节展望:证据辩护将成主导的辩护形态参考文献后记证据辩护理论.制度与实践 作者简介
朱梦妮,女,湖北武汉人,201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证据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物证技术学、大数据等。在《法学家》《北京社会科学》《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EURO-ASIANLEGALFRONTIERSREVIEW》等中英文法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合著《物证鉴定意见的质证路径和方法研究》,参编《刑事证据问题研究》《迟到的正义——影响中国司法的十大冤案》《正义的救赎——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刑案》等书;主持2017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一项、2015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项(已结项),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刑事庭审的中国问题与出路”等多个重大课题的研究;获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防篡改档案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一项(第三发明人);先后获得“北京市刑事侦查学研究会第十六次年会论文评选三等奖”“2011—2012年度司法鉴定优秀论文奖”“中国人民大学第九届学术新星提名奖”等奖项。
法律 法的理论 法理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