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课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如何备课

如何备课

作者:赵才欣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1769072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09-04-0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备课要求
单元分析示例
教学设计借鉴
中学生命科学学科
备课要求
单元分析示例
教学设计借鉴
中学科学学科
备课要求
单元分析示例
教学设计借鉴
艺术学习领域备课指南
中小学音乐学科
备课要求
单元分析示例
教学设计借鉴
中小学美术学科
备课要求
单元分析示例
教学设计借鉴
中学艺术学科
备课要求
单元分析示例
教学设计借鉴
体育与健身学习领域备课指南
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
备课要求
单元分析示例
教学设计借鉴
技术学习领域备课指南
信息科学技术学科
备课要求
单元分析示例
教学设计借鉴
劳动技术(通用技术)学科
备课要求
单元分析示例
教学设计借鉴
幼儿教育备课指南
备课总述
主要问题
基本建议
生活活动
课程特点
备课要求
课例分析
案例借鉴
学习活动
课程特点
备课要求
课例分析
案例借鉴
游戏活动
课程特点
备课要点
课例分析
运动
课程特点
备课要求
课例分析
案例借鉴
后记
参考文献

如何备课 节选

《如何备课》讲述了:备课是教师*基本的教研工作,备课能力是一个教师*基本的业务能力,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但是,在知识转型和教育改革背景下,新课程全面推出后的今天,教师的这个能力遭遇到了时代的挑战,如何备课变成了一个新的研究命题。为适应新课程的全面推广,上海曾经进行过抽样调研,发现学校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所占时间较多的前三个选项分别是:说课、听课和评课;讨论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材分析。这三个选项都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有着直接关系。而后三个选项依次是:学习课改方案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例行备课。这三项活动是为了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做准备的。调研报告说“讨论日常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教学设计”,在教研活动中安排得较多,但是效果与教师的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同时,“教材分析”的时间占用比与教师的需求程度有差距,而且满意程度也相对低。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如何“吃透”教材,合理地组织运用教材是很重要的,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关系。“例行备课”、“统一进度”、“考试分析”和“上情下达”在教研活动中占一定的时间量,开展状况是教师比较满意,但需求程度却相对低下。此外,教师对“专题研讨”、“课题研究”和“命题研究”也有一定需求,但是这三者在教研活动中安排的时间比较少。有的教师谈到“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所占时间很少,但是一旦安排和组织了,教师参与了,就会有所收获,也会比较满意。

如何备课 相关资料

第2章 备课的研究领域——关注教学基本要素
[章首引言]
在备课及其改进的基本思路中,必须关注重要影响要素,包括政策层面、课程资源层面、教学活动的两种对象层面以及教学环境层面等。一个成功的备课过程,就是对这些要素科学研究过程的反映。本章将就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分析与阐述。
备课及其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按照一般的认识,主要包括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能力,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对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将这些能力转化为教学设计的表现能力。
2.1 解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如果能细细研读,对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备课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备课大可不必匆匆从备教材开始,而是要从备课程标准开始,这样才能居高临下备好课、上好课。
解读课程标准首先要了解课程标准的构成。各学科课程标准一般都包含这样一些部分: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要求以及实施建议。备课中,要对这些部分的内容有细致的了解。特别是在做学期教学计划时,更要对各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仔细研读,整体把握这门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体部署。在对某一主题或单元的备课中,则要重点把握学习要求和活动建议。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具有鲜明的学科属性和具体的学科内容和要求,以下撷取课程标准中的一些关键词进行解读,为备课做好奠基。
2.1.1 课程理念
尽管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所不同,但各学科教学的共同价值却是一致的,即通过各学科丰富的育人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视其智力的片面发展。
“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学生同一个“模式”的发展,是有利于个体成长的健康个性的发展,而不是一些不良个性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学校的当前发展;是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的发展。
在备课中,要把“课程理念”这种意识自觉地贯穿于备课的全过程,有了这种意识,才能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环节的设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教育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