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谈教育心理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师谈教育心理

大师谈教育心理

作者:肖川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2144380

定价:30.0

出版时间:2009-05-01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所提到的教育问题,就好似例子里所譬喻的外在病症,是经由一个隐藏难见的主因所引发,这个主要原因不和人类的社会潜意识有关。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一直保持在当今教育体制的“病态程序”之外,也一直朝着一条期许能够揭发教育沉疴主因的道路前行。在蒙台梭利的教学法之下,起因已被克服,问题也已消失。
如今我们察觉出所谓的教育问题,特别是那些和人的个性、性格发展和智能发展相关的问题,事实上全都源于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冲突对立。成人在孩子发展道路上所设下的难关,不但难以数计,而且极具伤害力。这个对于孩子成长发展的危险影响程度,取决于成人在铺设这些难关时,总是挟着道德理义和科学理论之名,及其想要操纵孩子的意志来遂行其意。所以说,*接近孩子的大人——母亲或是老师,反而在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当中,成了*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强者和弱者之间的对立冲突,不仅与教育有关,更反映在成人日后的心理状态上,也是造成心神错乱、性情异常以及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因素。问题从大人传给孩子,又从孩子传给成人,因此成了一种普遍的循环。
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步绝不应该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成人教育者。教育者必须要理清自己的观念,摒弃一切偏见,*后还必须改变其道德态度。接下来就是要准备一个有利于孩子生活的环境,一个无阻碍的学习空间。环境的设计要符合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能够一步一步得到必要的解放,使其得以克服一切困难,并开始显露出他的非凡性格。以上两个步骤是奠定成人和孩子新道德的基础。
自从我们专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以及接触到孩子在活动中自然流露出其创造力之后,我们便看到了孩子在工作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安静平和。一个与孩子精神生命基本需求相匹配的环境,能让孩子长久隐藏的态度自然浮现,因为过去和成人之间的一再抗争,让孩子不得不武装自己,表现出压抑的态度。
我们发现,孩子的内心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其一是自然而富有创造力的,显出其正常、善良的一面;其二是因为受到强者压制而产生的自卑心态。这一发现让我们对孩子的形象有了全新的感受,给我们幽暗的漫漫长路开了一道光,引领我们走向新教育的康庄大道。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纯真、勇气和自信,皆出于道德的力量,也是孩子倾向于融入社会的表征。另一方面,孩子的缺点,例如行为缺失、破坏力、说谎、害羞、惧怕以及所有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抗争方法,一下子会完全消失无踪。成人如今与之沟通的是一个完全改观的孩子,因此老师也应该以全新的态度来面对。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力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既然我们已经察觉到孩子的心理层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情况,因此当我们着手讨论教育方针时,就不能不先理清讨论中的基础对象。我们应该以受成人压制的孩子为主呢?还是应该以在正常生活环境下自由成长、得以发挥创造潜能的孩子为讨论对象?
若是以被压制的孩子为讨论对象的话,那么成人即是制造出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的祸首。但若是以自由成长的孩子为讨论对象的话,成人则扮演着一个对自己的错误充满自觉性,而且能和孩子平等以待的角色。所以大人能够轻松愉悦地和孩子相处,一起和孩子共享平和温馨、充满爱意的新世界。
教育科学也应该能够在和孩子平等对待的体制下施行。事实上,科学的概念即是事先假设一个真理的存在,因此才能够有一个向前发展的巩固基础,才能够发展出一套确实肯定的施行方法,进而减低错误的产生。孩子本身就是引导我们求得真理的人,孩子希望大人能够真正地给予他们有用的协助,也就是“帮助我帮助自己”。
孩子的确是经由活动而得以在环境中成长,但是除了活动本身之外,孩子还需要物质上的接触、学习上的指引以及不可或缺的了解,这些在孩子发展上的重要所需,都有赖于成人的提供。成人必须给孩子必要的,做孩子需要的,去帮助孩子自己行动。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没有办法顺利地发展,但是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而这之间的平衡点,我们称之为“介入的门槛”。随着我们引导孩子的经验不断累积,我们就越能够正确的找出介入的恰当时机,而孩子和施教者对彼此的必要了解,也就能更透彻。
孩子的活动,是经由和物质的接触而产生的。因此,我们把一些经过科学印证所挑选出来的教具,放在孩子的环境四周,让孩子任意把玩使用。有关文化传承的问题,也因为这种做法而得到解决。这样的做法不但减少了大人的介入干预,也维持了较为传统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依据其发展所需,自己摸索学习。
  ……

大师谈教育心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社会科学 教育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