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作者:朱国圣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1193707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10-09-0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结项成果。
全书分为三编共二十四章,本书采用了历史继承与现实发展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正面阐述和针对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全面、准确地概括、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线。同时,紧密结合国内外实际,澄清了一些存在于新闻理论研究与新闻实践中的错误观点或模糊认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目录

明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理 为建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夯实基石(代序)
**编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18个基本原理
**章 新闻、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能够及时反映、深刻影响社会生活和客观世界
**节 马克思、恩格斯:报纸“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
第二节 列宁:报纸能够显示出正在修建的建筑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轮廓,协调将要进行的工作
第三节 毛泽东:报纸“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
第四节 邓小平:希望文艺界,“以及从事教育、新闻、理论工作和
其他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都为提高人民和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奋斗不懈”
第五节 江泽民:“新闻舆论,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第六节 胡锦涛:“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
第七节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延安整风时提出的新闻定义,同认为新闻、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的论点相一致
第八节 新闻的由来,报纸的出现,也都表明它们属于意识形态
第九节 新闻报道需要物质载体,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产品具有商品属性,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新闻、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
第二章 办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节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内容简介:2003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简称“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时隔五年半后的2009年4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再次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新闻战线进一步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意在推动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相关资料

1901年5月,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期间,列宁在《从何着手?》一文中明确指出,创办全俄政治机关报是建党的“第一个实际步骤”。“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①列宁把报纸看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集体宣传群众、鼓动群众、组织群众进行阶级斗争、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有力新闻工具和重要舆论手段。列宁这一著名论点,成为一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报纸遵循的方针。1918年4月28日,《真理报》发表列宁的文章《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列宁在文中进一步指出,在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里以后,“榜样的力量第一次有可能表现自己的广大影响。”“报刊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详细介绍模范公社的成绩,研究它们取得成绩的原因和它们经营的方法;另一方面,把那些顽固地保持‘资本主义传统’,即无政府状态、好逸恶劳、无秩序、投机活动的公社登上‘黑榜’。”②列宁关于“报刊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的论点,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报刊的主要功能。第三节毛泽东:办报为了革命、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1925年12月5月,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刊理由》一文中写道:“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③这是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在早期革命活动中,对革命报刊宗旨的简明扼要的概括:办报为了革命,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人民的幸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新闻传播出版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