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动词系统研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史记》动词系统研究

《史记》动词系统研究

作者:刘道锋

开 本:32

书号ISBN:9787561447758

定价:26.0

出版时间:2010-03-01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史记》动词系统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六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史记》动词的义类聚合;《史记》动词的配价聚合;《史记》中的同义动词;《史记》动词系统的特色及其所折射出的民族人的生存方式等。

《史记》动词系统研究 目录

绪论1 《史记》动词的义类聚合1.1 身体动作类动词1.2 社会行为类动词1.3 自然环境变化类动词本章小结2 《史记》动词的配价聚合2.1 动词配价理论简介2.2 《史记》动词的配价聚合本章小结3 《史记》中的同义动词3.1 《史记》同义动词概述3.2 《史记》同义动词辨析本章小结4 《史记》动词系统的特色及其所折射出的民族人的生存方式4.1 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类动词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人的生存方式4.2 名目繁多的祭祀类动词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人的生存方式4.3 争奇斗艳的战争类动词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人的生存方式4.4 五光十色的生活娱乐类动词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人的生存方式本章小结5 《史记》动词的组合特征5.1 《史记》动词的主谓组合5.2 《史记》中的连动式5.3 《史记》中的动宾组合5.4 《史记》中非谓语动词的组合特征5.5 《史记》中的名词动词化本章小结6 《史记》动词的时间范畴、动态范畴、语态范畴6.1 《史记》动词的时间范畴6.2 《史记》动词的动态范畴6.3 《史记》动词的语态范畴本章小结附录:《史记》动词系统音序索引参考文献后记

《史记》动词系统研究 节选

《动词系统研究》内容简介:《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中的**部,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充分肯定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其实,《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其价值远不限于史学和文学。比如,《史记》在语言学上的价值早就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张舜徽先生说:“司马迁的写作,是面对大众的,他想尽了方法,力求自己文字的通俗,在援用古书方面,常常经过一道翻译的手续。”正因为《史记》的口语化色彩很浓,所以,要研究秦汉之际汉语的发展演变,《史记》理所当然地成为首选。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传人我国。在众多的语言理论中,认知语言学理论较好地切合了汉语的实际,能够很好地解释说明汉语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人与生存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一方面,人与生存环境的互动推动着语言向前发展;另一方面,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足迹,都真实地存留着人与生存环境互动的相关信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人与生存环境互动的相关信息,在动词范畴中有着集中的反映。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确立了《《动词系统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史记》动词系统为切人口,以动词的聚合特征和组合特征为展开维度,探讨人和生存环境的互动关系,特别是人的活动对语言结构所产生的影响,人的活动对语言范畴化进程的影响。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对语言进行描写,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语言进行解释。

《史记》动词系统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描写是从动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两个维度进行的。在聚合关系描写方面,本书的核心材料是第一章“《史记》动词的义类聚合”。义类聚合的分类标准是:从人与生存空间的互动这一视界出发,共分为三大类:(1)身体动作类动词。身体动作类动词反映的是人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者说是人自身的运动变化在人脑中的反映,从这一意义上说,是人与自身的互动。(2)社会行为类动词。社会行为类动词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活动,或者说是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活动在人脑中的反映,从这一意义上说,是人与社会的互动。(3)自然环境变化类动词。自然环境变化类动词反映的是自然环境的运动变化,或者说是自然环境的运动变化在人脑中的反映,从这一意义上说,是人与自然的互动。以上三大类动词总计1137个,这1137个动词的释义、用例、出处都以表格的形式列出,表格中动词的排列顺序以汉语拼音为序。第二章“《史记》动词的配价聚合”和第三章“《史记》中的同义动词”是对《史记》动词义类聚合的必要补充。动词的配价是指与动词相关联的名词项的数量,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与哪些事物相关联,又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因此,动词的配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对动作变化与相关事物关系的认识,因而是观察动词词义发展演变所需要的一种动态眼光。关于《史记》动词配价聚合的总的结论是:与现代汉语相比,《史记》中的高价动词较多。比如,饮食动词“饮”,在《史记》中为三价动词,而语义上与之对应的现代汉语饮食动词“喝”则为二价动词,“饮”比“喝”多了“与事”(间接宾语)一价,这多出的一价,正好能反映出古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习惯。在古代,“饮”不仅仅是一种孤立的饮食行为,更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它关涉了主人和客人两个方面,而主人和客人的联络通过媒介“酒”得以完成,于是,“主人”、“客人”、“酒”就构成了“饮”的三个配价。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概念如果进人了语法范畴,成为固定的语法构造,则这个概念的范畴化程度是很深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