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构建: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
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构建: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互联网+”新文艺丛书作者:庄庸 王秀庭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7473-7 定价:58.00元 出版时间:2016-0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 精彩书摘
“作品为世界立法”的需求,不但在整个文艺变局中选择了网络文学作为“流行”表达载体,其实也在演变之旅中,选择了玄幻文作为当下的“主流”类型——如在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中的IP 之源。
这其实也映射了网络文学当下到未来“突围与超越”的困境与契机——玄幻文类型替代新武侠,成为近年来网络文学中“作品为世界立法”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并重建新秩序的需求。但是,随着这种需求进一步发展和演变,当下玄幻类型的“主流”和“潮流”已越来越不匹配和无力满足,因此,面临“问题倒逼改革”。
《哈利·波特》之所以畅销全球,一个重大的驱动力就是“互联网”。它对麻瓜世界&魔法世界及其新秩序的富有大智慧的设计,切中了人类在全球化和互联网中 “身心无所依”的焦虑和“在新秩序中重新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感”的希望。这种对“失序”的不安和“新秩序”的渴望,是《哈利·波特》的文本世界和阅读者的生活世界共同的“轴线”——因此,阅读才能产生共鸣。
网络文学是有能力,也应该像《哈利·波特》一样,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并设计出一套新的世界体系。
1 从大师到大神:我们的“世界观”变了
为何会发生这样从“新武侠”到“玄幻文”的演变?从金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到猫腻的“用拳头讲道理”,假若是一个时代的圆拱桥,折射了21 世纪以来类型文和国民心态的演变逻辑,那这中间的圆拱到底反映了什么样的抛物线,并预示着什么样的“未来”?
那就是——我们的“世界观”变了。这个抛物线的轨迹,就是世界体系设定和背后观念的演变。
这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网络文学发展演变的轴心逻辑:三次“世界体系”的嬗变是其成为时代风向标的真正原因。
1.0 家国天下:传统朝贡体系+ 中国中心观
从“日常生活世界”到“社会问题世界”,再到“家国天下”世界……这或许是所谓“现世主义”创作主导的世界和规则体系设定。在互联网崛起之前,大众通俗文学男性向的主流类型文,就是武侠。
这是在传统时空中,文学对人们在世界之中寻找和确立自我的意识、身份和位置所能拓展的极限。庙堂之下,江湖之中,朝野之外,家国之间……这是“家国天下”的世界观对文学时空和自我关系的设定和拘囿。
这仍然是朝贡体系的传统观念主导,“中国中心论”成为一种轴心: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汉文明/ 中原文明是中国的中心;儒家体系又是中国文明的中心……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武侠”的核心要义。
金庸把这“中国文明中心论”思想主导下的“家国天下”世界体系设定,和武侠这种类型文的载体一结合,就发展出了武侠文学的巅峰之作——“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和“少年成长史”有机地结合起来。
但是,进入到21 世纪以来,这种武侠“作品为世界立法”的设计,受到了两个“继承者”颇具反讽意味的解构与重组:
一个是以沧月等为代表的网络时代“年轻新势力”或青春版新武侠,把“侠”和“义”剥离。在“自我中心主义”崛起中,“家国”价值观被撕裂为深渊,整个江湖有武无侠,聚焦到“个人精致的利己主义”道路上,鲜见“铁肩担道义”的传统责任。
另一个是从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到李安、陈凯歌,再到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每一个精英男性导演都在演绎自己的成年版“人文武侠”……最重要的倾向,其实不是“泛娱乐化”,而是“剥离”武侠与国家意识形态的捆绑,消解“为国为民”背后“大一统”的世界秩序重建观念,重新回到“亚主流”和“主动失序”的状态—— “国家”的格局和观念没了,只是“江湖”、“庙堂”/“藩镇”、个人和“无国无家”之下的混乱、无序,但又恢复到自身自主、自发的潜规则状态之中。
2.0 平行世界:全球化和互联网
这是一种突破。这种改变,直接带来世界体系的重新设定。但这有个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区分。
上半场,仍然被传统裹挟——西方16 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和中国19世纪以来在国门被打开、在西风东渐中被迫“全球化”的历史……在这种传统主导之下,我们的核心观念便是“国家—民族”中心主义和“个人—族群”自由主义的博弈、交锋和冲突。
下半场是什么呢?就是互联网的变革。
全球化和互联网造成了人们对时空观念、自身与世界关系的重构。这就使得其世界与自我的设定,可以不断地拓展:九重天,异世大陆,可以穿越过去和未来的时空——而不像武侠必须是线性的、现在进行时……于是,你可以看到,地理大发现的全球化和时空观的改变,带来网络文学中的世界和自我的改变。因此,从男频到女频,你会看到,只有这两种设定的类型文成为主流:
第一种是以世界为中心,寻找自我的意识、身份和位置,亦即自我征服世界的雄文——“规则”成为这种类型文代表,如玄幻、历史等的核心关键词。
第二种是以自我为中心,寻找自我、两性和社群的人际关系、人伦和人性,“性与爱的新关系”成为这种类型文如言情、耽美的核心关键词。
8/11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社科图书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突破可能性的极限
下一篇:南帆文集⑤●双重视域/五种形象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