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构建: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构建: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

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构建: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

“互联网+”新文艺丛书

作者:庄庸 王秀庭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7473-7

定价:58.00元

出版时间:2016-0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这可以说是一个更新换代的关键年度。
现在IP 大热的都是网络文学“传统大神”(这就是“大神霸榜”)。他们的作品在IP 化的过程中,已经融入了许多“年轻化”的元素(体现为“颜值霸屏”)。如上面所述,二次元、亚文化、微社群中网生代的年轻受众和需求元素,正在绕过网络文学主流类型文,全面侵入到大众流行文化和主流文艺中,改变着它的生产机制,从而改变着作者和作品——比如,从《琅琊榜》小说原著到电视剧——奠定了后来IP 运营“年轻化”的范例和规则。甚至,在当下许多大神的作品和IP 运营中,也都显出了这种明显的“改变轨迹”。如猫腻以《择天记》为代表所体现的系列作品的创作理念与道路(自身创作的脉络)和来自“年轻化”的需求倒逼供给所形成的作品变化(从而改变着作品的形态与内容)这两条轴线的冲突、交锋、妥协与融合,以及整个IP 运营中二次元、亚文化×微社群的年轻化需求,对“供给侧”的全面接管,已经与原著呈现出不同的分层和迥异的生产机制与作品形态。《择天记》浓缩了这种网络文学主流类型文“传统大神作家作品”改变的轨迹。
但比这种改变更重要的,却是作者“主角”系列理念的坚持:一个人扛着一个庞大的“史诗般的时代巨任”——一个人在做着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巨大而艰难的任务,但“我”决不放弃。正因如此,我对猫腻系列作品中的主角有着很深的关切感、代入感、同情和共鸣——我们一辈子可能都要做一件影响深远的蠢事,不在于改变别人、改变世界,而在于让我们自己心安,一如《择天记》里的陈长生。相比《择天记》,天蚕土豆的《大主宰》和我吃西红柿的《莽荒纪》则呈现出了全面“年轻化”的倾向……这是网络文学主流类型文“传统大神作家作品”的一种“改变”。但“改变”仅仅是“改变”,努力适应着新的受众需求和生产机制——这实际上是网络文学内部的一种分野、移民和适应。
但是,真正需要的,其实是网络文学这种新生产机制“土著”、“原生”生长出来的新作品——新的需求侧不仅仅需要“供给侧”的改革,最重要的是从这种新的需求和生产机制中完全生长出新的内容、作家、作品。这是“新一代大神”成长起来的土壤。
因此,我们可以下一个判断,现在前所未有地出现一种新的“造神运动”,就像古希腊神话中所说,第三代诸神之王宙斯带领十二主神,推翻“父神统治”,从而奠定了奥林匹斯神殿新一轮的统治秩序、利益分配和话语权……这就是“封神榜”。
当“诸神之王+ 十二主神”统治秩序刚刚建立时,却发生了巨大的断裂——新的受众和需求,正在倒逼着“供给侧的改革”——需求倒逼创新,所以诸神被迫做出改变、调整和适应。
但是,新的受众和需求并不满足于这种改革。他们迫切需要新的“诸神”;或者,需要更为年轻、更有颜值、更为×× 的造神运动……这或许只是一种可能。
另外一种更有可能性的是——他们不再需要“神”,他们需要的只是“代言人”——自己二次元、亚文化× 微社群、类型数据库或经验与想象共同体的“代言人”。
所有的作品作者都是“一”,也是“一千或一万”。One 即是 ONE。也就是,他们要“削掉神”,将神变成“偶像”——就像神像,之所以有生命和活力,是因为那种千万人汇聚起来的香火、信仰和文化。
这是网络文学中一种巨大的变革性力量。这也是网络文学中最宝贵的自主和原生力量。它正在改变网络文学、网络文艺,甚至是大众流行文化和主流文艺的整体格局……
网络文学其实正在进入一个“分裂的时代”——上一代大神正在远去而试图留下;新一代的“造神运动”将有可能被正在强势崛起的二次元、亚文化× 微社群全面接管——“组织”或“共同体”将成为最重要的形态,“代言人”将会成为作者作品最精准的定义……
我们现在正站在网络文学两个时代的分水岭上。这第二个时代,并不仅仅是网络文学自身的时代;它已经在最深层次,融入从网络文化的共同体到社会—国家—人类共同体的沟通与融合洪流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更为庞大的“ONE TO ONE”机制,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就对“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提出了一个拷问:我们在这个时代的拐点上能做什么?
一是要做“网络文学封神榜”,让“上一代大神”各归其位、各定神格、各享其荣誉和尊崇——我们需要对这种网络文学经典/ 流行/ 红文作家作品进行一种入“流”(主流化)、入“典”(经典化)、入“史”(文学史)的定位,客观、专业和中立地评价、评论其作用和贡献、局限和短板。
二是我们要系统梳理其“变化的轨迹”。不仅仅是梳理其“成长的阶梯”,其过去伴随时代而生的变化之轴,最重要的是要发现发掘:在当下两个大时代的拐点上,他们是如何做出“改变”的——如何为了适应新时代之需,而进行自身“供给侧”的改革?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后来者探索和实践“新受众和需求生产机制中的新作品作者原生之路”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新的文艺时代从来就不是凭空诞生的,他们是先行者、先觉者、先践者。如从《全职高手》到《琅琊榜》再到《择天记》……皆是如此。
三是我们要通过封神榜上那些如冰山之露出一角的“发新时代之啼声”的作家作品,去寻找和发掘那沉浮于海水下面的“庞大冰山”,以及这种比冰山更为庞大的海水体系——那才是逼迫供给侧改革的受众和需求暗流共同体。我们需要仔细解剖这种庞大的共同体,研判那种需求暗流是如何潮涌澎湃,又是如何寻找着力点、接触点和引爆点,制造下一波的标杆作家作品的。

 4/11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社科图书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