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中医-中医入门十讲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零开始学中医-中医入门十讲

从零开始学中医-中医入门十讲

作者:刘俊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122223388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15-03-01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从零开始学中医-中医入门十讲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于临床实用,共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科学、外科学、皮肤科学、妇科学、儿科学及针灸学十讲。中医基础理论章节,包括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中医诊断中系统介绍了中医四诊诊法、辨证论治要点。中药、方剂篇中重点介绍了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用,以及各种治疗大法的代表方剂。在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针灸临床学科中,重点介绍常见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和主要辨证论治方法,且列出了具体药物组成和剂量,并介绍了针灸、外治及其他简单易行的办法,方便读者参考学习。本书文理浅易,内容丰富,为中医初学者登堂入室之阶梯,亦可作为中医院校学员和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从零开始学中医-中医入门十讲 内容简介

1.本书立足于临床实用,共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科学、外科学、皮肤科学、妇科学、儿科学及针灸学十讲。   2.本书文理浅易,内容丰富,为中医初学者登堂入室之阶梯,亦可作为中医院校学员和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从零开始学中医-中医入门十讲 目录

绪论:中医是什么
**讲 中医基础理论入门——进入中医的殿堂 
**节 阴阳学说不是迷信
第二节 有趣的五行学说
第三节 藏象——人体生理的秘密
一、五脏六腑的“大哥”——心
二、*容易受伤的脏腑——肺
三、后天之本的脾
四、刚强的肝
五、先天之本的肾
六、管理消化、排泄的六腑
七、五脏六腑之外的奇恒之腑
八、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气血津液
一、气
二、血
三、津液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疾病的源头——病因与发病
一、病因
二、发病
第六节 疾病的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精气血津液失常
四、精气血津液关系失常
五、内生“五邪”
第七节 疾病的预防与治则
一、预防
二、治则
第二讲 中医诊断入门——认识疾病的真面目 
**节 中医诊断的“四大法器”——望闻问切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中医诊断的“核心”——辨证论治
一、八纲辨证
二、病因辨证
三、气血津液辨证
四、脏腑辨证
五、卫气营血辨证
六、三焦辨证
七、经络辨证
八、六经辨证
第三讲 中药学入门——用来攻打疾病的“兵将” 
**节 中药学总论
一、中药产地与采集
二、中药的炮制
三、中药的性能
四、中药的配伍
五、用药禁忌
六、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二节 临床常用中药简述
一、解表药
二、清热药
三、泻下药
四、祛风湿药
五、芳香化湿药
六、利水渗湿药
七、温里药
八、理气药
九、消食药
十、驱虫药
十一、止血药
十二、活血祛瘀药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十四、安神药
十五、平肝息风药
十六、开窍药
十七、补虚药
十八、收涩药
第四讲 方剂学入门——调兵遣将攻疾病 
**节 方剂学概况
一、方剂常用治法
二、方剂的基本结构
三、方剂的变化形式
四、方剂的服法
第二节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二、辛凉解表
三、扶正解表
第三节 泻下剂
一、寒下
二、温下
三、润下
四、逐水
五、攻补兼施
第四节 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二、调和肝脾
三、调和肠胃
第五节 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二、清营凉血
三、清热解毒
四、清脏腑热
五、清虚热
第六节 祛暑剂
第七节 温里剂
一、温中祛寒
二、回阳救逆
三、温经散寒
第八节 补益剂
一、补气
二、补血
三、气血双补
四、补阴
五、补阳
六、阴阳双补
第九节 固涩剂
一、固表止汗
二、敛肺止咳
三、涩肠固脱
四、涩精止遗
五、固崩止带
第十节 安神剂
一、重镇安神
二、滋养安神
第十一节 理气剂
一、行气
二、降气
第十二节 理血剂
一、活血祛瘀
二、止血
第十三节 治风剂
一、疏散外风
二、平息内风
第十四节 治燥剂
一、轻宣外燥
二、滋阴润燥
第十五节 祛湿剂
一、燥湿和胃
二、清热祛湿
三、利水渗湿
四、温化寒湿
五、祛风胜湿
第十六节 祛痰剂
一、燥湿化痰
二、清热化痰
三、润燥化痰
四、温化寒痰
五、化痰息风
第十七节 消食剂
一、消食化滞
二、健脾消食
第五讲 中医内科学入门——内科疾病的全攻略 
**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医学 中医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