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国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草中国

本草中国

作者:宋燕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101127942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18-01-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两袖清风的老药工原本独自生活在南昌四十平米的出租屋里,后来老伴放心不下,也从老家赶过来照顾他。为了让毕生所学传承下去,两位老人离乡背井,相依为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
  天若有情,会如何回应人世沧桑?
  暮色四合,糠尽灰冷。到了打开围灶检验附子的时候了。检验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只需把附子从灰烬中取出来,以一个附子的小端敲击另一个附子的大端,根据敲击发出的声音判断毒性残留的情况。高温持续加热的情况下,附子内部会出现空洞。敲击时如能传出声响,说明大部分毒性已褪去。
  然而,这还不够。从火堆中取出的附子,需要经过一天的晾晒后,入木甑内,隔水坐锅,连续蒸十四小时,让残余的毒性缓缓蒸腾而出。
  “*好的医生后面就要有一个*好的炮制师。医生开出来的药,开得再好没有炮制*好的药材出来,再好的处方也等于零。”在老药工的手里,附子从毒药变成良药,从其貌不扬的“乌头的子根”变成薄如蝉翼的制附片,完成了一次神奇的蜕变。
  这仿佛一场精妙的魔术,观众因为舞台上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骤变而惊呼,但其中的奥妙,怕是只有魔术师才能解其真味。
  毒药或良药,是本草的双面,若非天地设精华,若非人类凭执着,就没有这向死求生的焕然重生。

【岐黄药话】
  附子入药*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属“大毒”之列,用之不当会迅速致命。
  据《汉书》记载,霍光为了让身为帝妃的女儿得宠,串通女医,在皇后分娩之时用附子将其药死。《本草崇原》中说某些医者因畏惧附子之毒性,“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每告人曰: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
  现代研究认为,附子的毒性主要来自乌头碱,口服二到四毫克乌头碱即可使人致死。不过实验证明,附子经炮制后,主要毒性成分双酯型乌头碱大部分被水解破坏,转化为毒性较低的单酯型乌头碱,从而大大降低了毒性。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中,用附子者达二十方,可谓善用附子**人。附子若用之得当,便是“乱世之良将,回阳救逆之**品,补命门真火**要药”,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现代名医祝味菊先生便善用附子,独树一帜。据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儿科名医徐小圃之子患夏日消渴证,突发高热,口渴喜饮,但饮不解渴,伴有多尿。徐氏与诸医者皆以寒凉之剂治之,皆无果。有亲友建议徐先生请祝先生会诊。徐先生认为其子所患之病性质属热,祝先生必用温热药,此犹“抱薪救火”,拒绝了亲友的提议。又过一日,其子诸症愈加严重,危在旦夕。徐先生无奈,只得请祝先生前来诊视。果然,祝先生诊治后以附子投之。然而神奇的是,次晨,徐氏子诸症皆有所缓解,后安然入睡。第二日再服药,霍然而愈。
  正如近世名医恽铁樵所言,“附子*有用,亦*难用”。附子有毒,且性烈力雄,用之应当仔细思量。若使用不当,必然害人害己;若使用得当,则有“挽垂危于万一”之效。

本草中国 作者简介

本书编委会介绍
主任:王国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副主任:毛群安(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局长)
主编:宋燕(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编委:陈勇、孙煜、俞瑛、干超
学术审稿:赵奎君(北京市医管局中药总药师、北京友谊医院中药剂科主任)

本草中国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医学 药学 中药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