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附2张珍藏手绘卡)
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附2张珍藏手绘卡)作者:连达 著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69927658 定价:78.0 出版时间:2019-01-01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在正殿东西两侧还建有钟、鼓楼各一座,两座楼的结构一致,平面为正方形,下部都是砖石修筑的十字穿心门洞,顶上为重檐十字歇山顶木楼阁,檐下出回廊,造型敦厚,形如巨伞,好像两尊神将护持于正殿两旁,与高耸的庙门和戏台相呼应,使整座城隍庙建筑群显得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这一幅是我来到庙外侧东北角上所画的钟楼,斑驳的老墙,古朴的造型,沧桑的气质,凝重的历史感瞬间感染了我。
庙东侧是一片荒废的大院子,除了废弃的厂房就是满地的碎砖瓦和荒草,正好有一个铁皮顶子的车棚建在钟楼的旁边,我看天色阴沉,形势不妙,担心会有雨,就躲在车棚里来画钟楼,果然不久雨水即倾泻而下了。
我已经是第二次来到汾城镇城隍庙了,上一次来还是6年前,不过文管所的董大叔仍然记得我这个能够静下心来一画就是一整天的年轻人,一如既往地给我以支持和帮助,使我得以在城隍庙内外痛痛快快地又画了一整天,这般信任与理解真是让我心中深感温暖。
庙内安静极了,我徜徉其中,触摸数百年的殿堂胜迹,心中无比的舒畅。庭院中如站班神将一样的两列古柏应该与庙宇同龄,一直忠实地护卫着城隍老爷,一站就是几百年,现在它们也都老了,开始弓腰驼背,不再挺拔,但依然枝繁叶茂,给古老的庙宇以勃勃的生机。时间在画笔下悄然飞逝,当天空中的光线开始灰暗下来,我知道是该离开了,相聚总是短暂的,但能够有机缘在这么棒的一座庙宇中尽情地看过画过,也足以自豪了,待来日必将再到这里故地重游。
|文庙|
在城隍庙前面一路之隔是昔日的太平县文庙,其建筑规模很庞大,保存也较为完整,是汾城镇里现存*大的一组古建筑群了。
文庙相传创建于唐代,据碑刻记载,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和至正十九年(1359)都曾进行过重修。现存建筑则是明代所遗留。依次为影壁、棂星门、泮桥、戟门、大成殿以及左右廊庑,后院原有尊经阁,现仅存遗址。西侧还有一座明伦堂。
棂星即指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文庙的**道门则表示希望天下文人学士荟萃于此。这座棂星门创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一座三间四柱庑殿顶式花岗岩石牌坊,四根立柱前后各以戗柱支撑,中央的两组戗柱上浮雕有遒劲的蟠龙图案。明间檐下外侧匾额镌刻有“棂星门”三个大字,内侧为“金声玉振”,这是引用孟子的话,赞颂孔子思想完美无缺,集古代圣贤之大成,达到了绝顶的高度。虽然历经沧桑,这座棂星门石牌坊至今依然完好。前些年文庙前部曾被圈入中学院内,棂星门下也被砌墙封堵,现在学校已经迁出,将棂星门重新清理并安装了栅栏式门扇,恢复了往昔的旧貌。树后露出的八角亭阁是文昌祠。
棂星门内有半月形的泮池,池上建一座单拱小石桥,名曰泮桥,俗称状元桥,取从桥上走过将来能够高中状元的吉祥寓意,亦是古代文庙的标配建筑。桥栏板上浮雕有竹、菊、荷花、牡丹等图案,每个柱头上都有一只神态生动的小石狮。
再穿过三开间悬山顶的戟门,就来到了文庙的核心建筑大成殿。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学是历代封建王朝进行统治的理论基础,因此文庙的正殿都被命名为大成殿。这里庭院宽敞,古木参天,两侧长长的廊庑之下陈列着数十通庙内原有旧碑和从老城各处收集来的幸存碑刻,俨然是一座小碑林,涵盖了元代至清代的七百余年岁月,是古太平县凝固的史书,其中以戟门内的两通明代双面文徵明题诗碑*为珍贵。
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平面呈正方形,殿身面阔和进深皆为五间,副阶周匝,体量巨硕,正面中央凸出三开间悬山式抱厦,檐下的诸多斗栱都以透雕装饰,精美绝伦,应该是汾城镇里现存*大的一座殿宇。文革时大成殿被改做粮库,通体刷满白灰,虽然现在已经腾退清理,但木雕上依稀残存的石灰痕迹仍然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明珠蒙尘的灰暗岁月。
殿前有宽大的月台,这种早期建筑形式的遗存说明了文庙创建年代之久远。庭院里的古柏形态各异,造型乖张,与城隍庙内的那些站班老树气质又有所不同,大概受到庙中圣人教化,看起来似乎也有了一些文雅韵味。古树是古建筑群的点睛之笔,对于营造悠远肃穆乃至神秘的气氛至为重要,有了它们的装点,古建筑便有了画卷的意境,尤其常用于寺庙中的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松柏之类树种,还能增添一种仙家飘逸之气。
|文昌祠|
画中这座六角攒尖顶的两层楼阁严格地来说应该叫文昌阁,现在位于文庙东南角墙外,下部建有高台,并曾开辟门洞可以通行。虽然现在门洞已经被封死,但上边镶嵌的匾额清晰地写着“文昌祠”。我在写生时和当地人聊起来,有老者说这楼其实是文昌祠的大门,在后边原来还有一大片和文庙并列的院子,也有殿堂供奉神像,可惜后来被拆得片瓦无存,所以楼阁仅是祠堂的门楼而已。
这座楼阁造型精巧华丽,纤秀飘逸,一层主体为砖砌,外檐设有回廊,二层为木构造,檐角高高上扬,兼有江南建筑的韵味,于下仰观,更感美轮美奂。虽然后边的祠堂建筑群已经无存,但楼阁之于文庙则仍不失为极佳的点缀,甚至让这落寞的深巷也有了灵动的气息。文昌祠内供奉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的星宿文昌帝君,紧邻文庙和贡院则意在昌明儒学,保佑学子们能够学有所成,仕途通达。古代学子们在贡院受教之后则要通过科举考试来求取功名,这时候便要祈求文昌帝君庇佑垂青,因此文昌祠与文庙贡院毗邻而建实在是方便许多。
|学前塔|
在汾城文庙前院是昔日官学贡院的旧址,西南墙外有一座八角九级密檐式空心砖塔,因位于贡院门前,所以俗称学前塔、贡院塔。其实*标准的名称则应叫文峰塔,修建在官学前是祈盼就读的学子们能够文风畅达,金榜题名之意。此塔通高约24米,是典型的明清风格,下部建有台基,一层*高,向北开有塔门,并在檐下饰以砖雕仿木结构的斗栱。其上各层高度均匀,逐渐收分,每层亦向北设有小窗,造型简洁质朴,并无奢华装饰。各层檐角上都悬挂有铁铃,微风拂过,叮咚之声清脆悦耳。
汾城文庙东侧既有文昌祠,前面贡院又修文峰塔,配置可谓齐全,也说明了古人对于通过科举途径改变人生命运、提高社会地位的强烈祈愿。
随着近年开始对古城风貌加以整饰和对古建筑周边环境的清理,昔日的贡院建筑也得到了部分恢复,而且我发现贡院几乎是紧邻汾城的西城墙内侧而建,往昔的断壁残垣正从淤埋中显露出来,让人不由得生出沧桑变换的感叹。
建筑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中国古建筑与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国土空间规划论丛国土空间规划经典
下一篇:20世纪世界建筑师回忆录(全四册)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