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附2张珍藏手绘卡)
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附2张珍藏手绘卡)作者:连达 著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69927658 定价:78.0 出版时间:2019-01-01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上山下乡闯故绛
//
灌底堡景云宫306
乔寺村碑楼308
东下吕村文昌阁312
横东村成汤庙314
绛县文庙316
张上村太阴寺318
南柳村泰山庙322
南樊镇石牌坊324
桐乡浅寻亦闻喜
//
东镇保宁寺塔330
闻喜县文庙332
郭家庄石牌坊碑楼群334
温公桑梓禹都夏
//
司马温公祠346
上冯村圣母庙352
夏县武庙354
夏县文庙356
万荣圣迹耀河东
//
万荣县飞云楼364
万泉乡文庙367
南阳村寿圣寺塔370
平原村薛瑄家庙373
太赵村稷王庙376
中里庄八龙寺塔379
荣河镇秋风楼382
临晋猗氏觅塔影
//
临猗县妙道寺双塔388
闾原头村永兴寺塔 392
临晋县衙大堂394
临晋镇文庙398
中条巍巍屏永济
//
董村戏台404
东姚温村牌坊406
中条山尧王台410
中条山万固寺414
中条山栖岩寺塔林416
蒲州普救寺422
蒲津渡唐代铁牛铁人424
崇宁宫阙照解州
//
解州镇关帝庙432
唐元瑰宝荟芮城
//
芮城县永乐宫448
龙泉村广仁王庙458
芮城县城隍庙460
跋465
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附2张珍藏手绘卡) 节选
|城隍庙|
汾城镇上现存规模*大的两组古建筑群就是城隍庙和文庙了,两座庙一前一后都建在西城墙附近,城隍庙位于文庙后身,两庙间被一条狭窄的小巷隔开。
在这条小巷上有东西相对的两座木牌坊,都是面阔三间歇山顶的四柱结构,下部建于左右分列的石台基上,只有明间可以通行,前后设抱鼓石和戗柱以稳固。明间顶上覆以巨大的歇山顶,好似张开了苍老的伞盖,把两次间的小悬山顶也遮蔽于下,檐底的斗栱繁复炫目,精巧的做工令人叹为观止。在正中央都镶嵌有巨大的木匾,东侧牌坊上为“鉴察坊”,西边的是“翊镇坊”,这是在阐述城隍老爷的作用,既是人间道义的鉴察神,也是黎民百姓的保护神。两座牌坊的造型古朴敦厚,周身不施彩画,裸露出凝重的原木本色,与城隍庙的牌楼式正门以及对面破败的琉璃影壁相呼应,把这条狭窄寂静的小巷点缀得古香古色,置身其间,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遥远的明清时期,如果没有那些无处不在的电线,这里真是个拍摄历史剧的绝佳场景。
城隍庙创建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重修于天启七年(1627),现在布局保存完整,由庙门、倒坐戏楼、献亭、正殿、东西配殿、厢房以及钟、鼓双楼等建筑组成。城隍的本意是指旧时保护城市的城墙和城壕,在冷兵器时代,一座城市想要得以保全,基本上都会高筑墙,深挖壕,这在战乱时期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全城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后保障,城墙的修筑传统从夏、商时代起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时期仍然有许多地方在对城墙进行修缮,这几乎是相伴于中国历史始终的一种社会现象。在修筑城墙的同时自然也倾注了人们对于平安的渴望,于是逐渐将城隍演化成了一座城市的保护神。早在东汉末年时就已经有了城隍神供奉,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城隍神逐渐被道教吸纳和完善,尊为保佑一方安宁、消除水旱灾害和疾病、惩恶扬善、阴司鉴察的大神,后来就演化为一座城市的阴间*高长官,通常都由本地的名宦先贤或者忠烈之士来充当。
历朝历代都曾修建有城隍庙,但*为隆盛还是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城隍神)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于洪武二年(1369)下明旨将天下城隍按都、府、州、县分为四级,城隍神的爵位则依王、公、侯、伯列为四等,各县城以上都必须设有城隍庙,由各级地方的主管官员岁时祭祀,希望通过此举达到“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的教化目的,于是天下城隍庙的数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加,留存至今的也为数不少。县级城隍神被封为四品显佑伯,至今汾城城隍庙正门上“显佑伯”的巨匾仍然保存完好。
城隍庙的正门是一座高耸的木牌楼,左右向外伸出八字歇山顶抱厦,因为身处狭窄的巷子里,想看山门雄姿只能极力仰视,却只见檐下斗栱如花,昂头层叠,木雕装饰极尽奢华之态,给人以惊艳之感,更增加了这组建筑的神秘气息。
庙门内是一座高大的三开间悬山顶穿心殿堂,下部建在高度足有1.5米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砖石台基上,明间为进出城隍庙的通道,四周环以雁翅形回廊,向正殿方向凸出有重檐歇山顶倒坐戏台,檐下的斗栱木雕以及柱础石雕都造型繁多,技艺精湛,力求全方位无死角地将装饰进行到底。虽然岁月已经将飞檐斗栱上的铅华洗尽,但其裸露的木质本色更具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沧桑之美和历史的真实感,让流逝的岁月触手可及。当年每逢庙会,便将戏台下的通道顶上搭设木板,在上面为正殿里的城隍老爷演戏,庙门内这座殿堂实际上就是演出时的后台,当然这已经是很久远的往事了。
在戏台和正殿之间是宽阔的院子,两旁有长长的配殿和廊房,院子*北端是供奉城隍爷的正殿,此殿体量宽大,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的建筑,内部采用减柱造,只用两根金柱撑起一条粗硕内额的做法颇有元代遗风,前檐下设有一排宽阔的回廊,正面中央位置建有献亭一座。
献亭为四柱式十字歇山顶结构,十分小巧精致,是祭祀城隍老爷时,供奉和献礼的场所,这种主殿之前单设献亭的布局形式在晋省的古庙宇中比较常见,我在晋东南一带就画过多处。这座献亭不但具备了城隍庙其它建筑的华美装饰,又将庙宇中轴线点缀得不显空旷和单调,堪称整组建筑群中的点睛之笔。
建筑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中国古建筑与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